(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值得收藏!
2⃣️2⃣️《河图》与《洛书》
《河图》、《洛书》这两个文化系统,发生在不同的地点,一个是在北方黄河的上游,一个是在南方,在黄河的南岸洛阳这一带。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从黄河中出来一匹马,古人称它为龙马。这龙马背上背了一个图案,图案上就是这些个圈圈点点,这图案就名叫《河图》。关于《洛书》的图案,传说是有一个乌龟从洛水里浮出来,背上有这个图案。这个《洛书》的图案,正好是一个乌龟壳的形状,图中的点点地雷复卦变地泽临卦,古代有一首歌来叙述它说:“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则居中。”与文王后天八卦图案一致:“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2⃣️4⃣️时与位
《易经》上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科学也好,哲学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两件事情,就是“时”与“位”,时间与空间,我们说了半天《易经》,都只是在说明“时”与“位”这两个问题。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同样的道理,一件东西,很坏的也好,很好的也好,如果适得其时,看来是一件很坏的东西,也会有它很大的价值。
2⃣️5⃣️十二辟卦
一岁十二月六阴六阳之象
1、这个图的中心是空的,这个中心最重要,它代表了太极,亦即是本体,是空中无物的。外面第一圈,是十二个卦。这十二个卦,在《易经》有关的书上,有一个专门名称,称作“十二辟卦”。所谓“辟”,有开辟、开始的意义。十二辟卦,又名侯卦,意思是诸侯之卦。所谓“侯卦”只是一个代号。《易》是以古代的政治制度来作比方,中央的是天子,坐镇各方的是诸侯,大诸侯镇守十二方,所以名为侯方。
2、上图表自内向外为序的第二圈,画的是卦象,
3、第三圈是地支,代表月份。
4、再外面第四圈,应钟、黄钟、大吕,是中国音乐的名词,这十二个音乐上的名词,通称为律吕,亦是气候的变化。
什么是“黄钟”?就是律吕。中国音乐不容易欣赏,律吕的道理,不容易了解。
律吕的发明,是在中国的西北。陕西、河南边界,有一种吕管,形状据说像竹子又不是竹子(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值得收藏!,长短粗细有一定的标准,共有十二种,埋在地下,传说是埋在天山的阴谷。由于这十二种管子长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长短也不同,而上端则是齐平的,管中充满了芦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内的薄膜)轻轻贴上,到了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最长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阳气上升的影响,便喷出管外,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就叫黄钟之音。然后每一个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喷出来,亦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由黄钟、大吕、太簇(cu,四声)、夹钟、姑洗、中吕,属于六阳,下面蕤宾(rui,二声)、林钟、夷则、南宫、无射(yi,四声)、应钟是属于六阴,阴阳不同,这又讲到中国的音韵学了。
黄钟,是在十一月,也是子月,到了一阳初生的时候,卦是复卦,到了十二月阳能又逐渐上升了一些,初爻和第二爻都是阳爻,有两个阳了,因为内卦变了,成为兑卦(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值得收藏!,兑为泽,于是重卦成了地泽临卦了。在节气上,小寒是节,大寒是气,到了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所谓“三阳开泰”,就是说已经有三个阳了。律吕是太簇之音,节是立春,气是雨水。二月是卯月,卦象,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雷天大壮。二月的惊蛰节非常重要,在立冬以后,蛇虫青蛙就看不见了,口里含一团泥巴,钻到地底下,不食不动,半死状态,现代科学上称作“冬眠”,我国古代称作“蛰”或“蛰伏”,要到二月间雷天大壮的时候,第一声春雷一鸣,这些蛰伏的蛇虫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称作惊蛰。
(一声雷的结果,可以在地面产生八十万吨的自然肥料。而且《易经》上告诉我们,雷有八种之多,水雷屯,泽雷随,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地雷复,震为雷等,而地雷复的雷肥料最多。)
三月的卦,到了春天了,节气是清明、谷雨,大陆的气候,最舒服是清明,真是天朗气爽,和风徐来。另一个是相对的秋分。因为春分和秋分都是均衡的,气候不冷不热,这时以《易经》的地球物理来说,是夬卦,外卦是兑卦,兑为泽,内卦是乾卦,乾为天,泽天夬,这个卦象,表现出地球物理的气象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阳能快要全部上升完了。
到了四月是乾卦了,这是阳能到了极点,实际上每年最难受、最闷热的是四月,跟着来的是五月。四月阳能的放射到了极点,到了五月,于是有一个节气夏至来了,所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所以五月是夏至一阴生。
六月是小暑、大暑的节气,所谓三伏天。这时是阳气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所以夏天我们体外感到很热,这是身上的阳能向外放射,而身体的内部还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
在这个图案上,依十二地支的次序,一个月一个月过去,最后亥月,是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的境界,不过十月有一个小阳春,阴极则阳生,这时有几天气候的气温要回升。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这个气候。
5、再第五圈是二十四个节气。一年当中,分十二个月,这十二个月,一半是阴,一半是阳。以一天计算,同样一半是阴,一半是阳。以每天的子、丑、寅、卯、辰、巳六个时辰,亦即深夜的十一时零分零秒至次日上午的十时五十九分六十秒是阳,而午、未、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亦即上午的十一时零分零秒至夜间的十时五十九分六十秒为阴。
我们中国的这个历是夏禹的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因以太阴——月亮为标准,每月十五,月亮从东方出来,一定是圆的,用这个标准,可以知道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测出农作的时间,等等。
十二地支,以“子”开始,而夏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这时候一阳始生,故为复卦。到了十一月,阳气重新生起来。中国人冬至进补,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同地球的道理一样,所以冬至一阳生,是十一月开始,卦象是复卦“”地雷复卦变地泽临卦,上面都是阴爻,代表寒冷,一阳生,从地底的功能发生来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吃东西,也是依照法则来的,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吃太凉的东西也没有关系,因为胃的阳能内敛,夏天外面热得很,而阳能向外放射,里面是空的、是寒的,所以不吃冷的,因此中国人以前空腹不吃水果,饭后也不吃水果,一冷一热,慢慢易出毛病,现在却学西方了,饭后吃水果,反认为科学。
这是十二辟卦对于天文的归纳方法,认为宇宙法则,每年四季的现象和变化,这十二个卦,就是每年的十二个月代表的符号,而这十二个符号当中,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这里只是大概说可以用在何处,并未详细说明
六十四卦代表了一年。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五天叫“一候”,三侯叫一气,六侯叫一节,一年有七十二侯,每个月有一个节,一个气,一年十二个气十二个节,合起来二十四节气。
天象天气,每逢五或六天,则有一个转变的现象,至于充分的准确度,则需要加上卦的数理去计算,在以前的时候,用《易经》的法则预测气象,非常准确,乃至可以预测到半个月以后地雷复卦变地泽临卦,出门时是什么天气,到了某一目的地又是什么样的天气,都可推演出来,当然有时亦和现代的气象预报一样不准。
⚠️南老先生说,根据邵康节——邵雍以十二辟卦算历史的命运,中国一九八四年国家民族才能转运。转运以后有两百到三百年的好运,比汉朝、唐朝、清朝的气运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