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卦和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卦就像波动图像,是某一时刻介质中所有质点的位移,是整体的群像图,是静止的,定格在这一瞬间;
爻就像振动图像,是不同时刻某一质点的位移,是局部的南怀瑾老师:卦和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代表着不同层面阶段性的变化,是运动着的。
卦和爻体现整体与局部的有机联系。比如同人卦,彖辞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这是说六二中正与九五相应,志同道合。但爻辞却说六二,同人于宗,吝。意思是只与亲近者和同,未免偏狭,有所憾惜。这似乎矛盾。黄寿祺先生解释:彖辞从卦象整体取义同人卦,爻辞就爻象一端抒旨。《周易会通》引冯当可曰:以卦体言之,则有大同之义;以爻义言之,则示阿党之戒。
就像下围棋,不在于一子的得失,而在于整体布局的较量。眼前的得未必有利于全局的形势。
卦和爻还代表着不同层面/角度的差异。比如遁卦,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但爻辞都是从君子的角度设诫。周易折中引杨启新曰:卦中以二阴为小人,至爻中则均退避之君子。盖皆遁爻南怀瑾老师:卦和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则发遁义。这说明卦和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旨意。
这好比我们单看螳螂捕蝉这一件事看到的是捕食关系,弱肉强食,但看整个生态系统,则是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往复,生机的传递,不再有强和弱的对立。
卦和爻也蕴含着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试举一例,履卦乾上兑下,彖辞曰: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来知德周易集注解释:帝指五,九五刚健中正,德与位称,故不疚。不疚则功业显于四方,巍然焕然,故光明。但爻辞却说,九五:夬履,贞厉。(刚断果决行走,要守持正固以防凶险)。为什么彖辞吉爻辞凶?来知德解释道:盖彖辞以履之成卦而言,六爻皆未动也,见其刚中正同人卦,故善之。而爻辞则专主九五一爻而言同人卦,以变爻而言也。变离则又明燥而愈夬矣,故不同。(这是针对九五自身变化而言)。在下位者,不患其不忧,患其不能乐,故喜其履坦;在上位者,不患其不乐,患其不能忧,故戒其夬履。(这是点明从九二到九五形势的变化)。
这说明了从静止和运动两个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事物的发展整体上是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但一定时期会有起伏波动,看起来像是原地转圈或者滞后,这都是暂时的。变化是恒久的。“退步原来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