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同人》卦:同心同德同甘苦修身齐家没有错
十三、《同人》卦:同心同德同甘苦
修身齐家没有错,
拉帮结派不可学。
最怕好战乱竖敌同人于门无咎是同人卦的爻辞,
一碗端平普天乐。
(卦辞)(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爻辞)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六二:同人于宗,吝。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以百姓之心为心
(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就是与别人保持一致的意思。
《同人》卦接《泰》卦和《否》卦。《泰》卦的主题是协调邦国。《否》卦的主题是整顿朝纲。仅仅是理顺邦国和朝廷还不够,还要君王自己以身作则,所以在《泰》卦、《否》卦后接《同人》卦,对为王者自身提出要求。
这句卦辞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同人于野,亨”。这句话缺少主语,是谁“同人于野”呢?这实际上是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的问题。《周易》原本是一部周王室的教育书,它是为周王及其王子们服务的书,因此,整个《周易》的主语就是周王及即将掌权的王子们。
“同人于野,亨”是对即将掌权的王子们提出的要求。告诉他们,为王者只有以国民同心同德,才可以产生一个政通人和的理想政治局面。这里的“野”是相对于后面的“门”、“宗”、“郊”而言的,是指全体国民。
依周制,王城外百里称为郊,郊外每五百里为一个单位,分别称为甸、稍、县、都。都之外就是边界了。郊外的甸、稍、县、都统称为野。或者说,所谓的野本来是指除王城外的全体国民,包括所有的诸侯方国。在这里则是泛指全体国民的。也就是相当于古人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天下”这个概念——指天子能够管得着的地区。
第二部分是“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这段话具体说明了同人的好处,并提请受教者注意。“利涉大川”的意思我们在《需》卦中已经做出过详细的解释,就是“利于克服艰难险阻”或“利于在得到民众的支持下完成重大事业”的意思。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小的困难自然就不在话下了。“君子”一词我们也在《乾》卦中解释过,意思是“品德高尚的领袖”,“利君子”也就是利于君王的行政当国或利于君王所掌握的政权稳定。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要“贞”,要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以此,《同人》卦卦辞可译为:
“君王能与全体国民同心同德,就会产生一个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这种理想的局面有利于克服艰难险阻,有利于君王的行政及政权的稳定,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段卦辞的含义,需要结合后面的爻辞一起看,才读得明白。后面的爻辞主要是说不要拉帮结派,而是要与全国全天下的民众同心同德,所以,这一段卦辞实际上是说:为王者不能有私心,而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老子说得更透彻:“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注意“百姓”一词所指的范围。古代的封国均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不像现在这样百姓不分。
从修身齐家做起
初九(临 ):同人于门,无咎。
有一句常挂在中国人嘴边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对象上说,这是两个层面:一是求诸己,完善自我;二是求诸人,与大家搞好协作。就第二个层面来说,从小到大又有“家”、“国”、“天下”三个层次。本卦卦爻辞中的“门”、“郊”、“野”正是与这三个层次相对应的概念。
本爻辞所说的“同人于门”的“门”,指的就是“家”这个层面。不是有句“关起门来一家人”的说法吗?“同人于门”就是家和万事兴的意思。以此,初六爻爻辞可译为:“与家庭中的成员和睦相处,没有过错。”
老子说:“用双臂才可合抱的大树,也是从细小的树芽开始长起的;九层高的大台,也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远的长途旅行,也是双脚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想干一番大事业,都应当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同人于门”就是从身边做起,就是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关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很难想象一个家徒四壁,老婆孩子饿得嗷嗷叫,自己却高不成,低不就,整天无所事事,还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人,或者整天与兄弟姐妹们吵嘴打架的人,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好事出来,伤天害理、十恶不赦的坏事到是极有可能发生。换一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责任都承担不起,关系都协调不好,又如何去管理一个民族?又如何去承担管理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天下的重任呢?因此,作者说“同人于门,无咎”:这样子做没有过错。这句爻辞实际上是鼓励王子们在人际关系上也要从小事做起。
初九爻爻象为“ ”,《临》卦卦象。“临”字的本义为居上视下。也就是考察一个人干事的能力,应当从小事上观察他的心性及能力,故有此爻辞。
据传说:给皇帝配备数都数不过来的嫔妃,而且一个比一个丑,就是为了让他在办公之余学习“齐家”的本事……有意思,呵呵,但传说不可信。远古的故事是这样子的:
有一天,尧对他的大臣们说:
“各位老弟兄们啊,我在这个帝位上己经坐了七十年,快撑不住了,你们再推荐一个人来干吧。”
大臣们就推荐了一个叫舜的人。理由是:
“他有一个花心的瞎子老爸,娶了一房黑心的二奶后,又生了个奢侈傲慢的小弟弟。唉,简直是糟透了,说多闹心就有多闹心,甚至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啊,因为他那个瞎子爹老是想杀了他哄小弟弟开心。至于打和骂那就更是每天的早晚功课……反正这个老爹说多坏就有多坏,这个后妈说多歹毒就有多歹毒,这个小弟弟说多难缠就有多难缠。舜的生活简直就是猪狗不如,暗无天日。但舜却依然能与他们和谐相处,把他们服侍得舒舒服服。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办到的。多好的一个孩子啊。”
尧听说后马上拍板说:“好,不用选了,就是他。”
于是,舜接了尧的帝位,还得到了尧给他搭的两个女儿做奖赏。想碰到这样的好事吗?想成为一代伟人吗?或者想成为任何一个行业中最棒的成功者吗?从舜的基本功课开始练起吧。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
拉帮结派不可取
六二(复):同人于宗,吝。
同一个祖先就是“宗”。“同人于宗”就是与自己的叔叔、伯伯、大婶、小姨、堂兄弟们把关系搞好,就是与自己这个大家族的人同心同德。舍己为族,很好啊。但作者却偏偏接着下了一个“吝”的判断词,就让人费解了。
在《同人》卦中,“同人于门,无咎”,“同人于郊,无悔”,都不错。“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更好。为什么独有这“同人于宗”就不行了,就要有麻烦,就要后悔而“吝”呢?读《周易》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判辞所反映出的价值取向,并在心里反复地问这个问题:“同人于宗”怎么啦,究竟有什么不好呢?
这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利益与家族利益、全民利益与小团体、小帮派利益相冲突的问题。
“同人于门”是讲以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庭是人们认可的最基本的合法单位,是人们日常的生活范围,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因此“同人于门,无咎”,没有过错。
“同人于郊”是说以国民同心同德,古代的国是以一个大家族为基础,无数小部落家族为辅助建立起来的联盟组织,是人们认可的政治集团,所以说“无悔”。
“同人于野”则是讲与天子之下的所有诸侯国同忧共乐,是普天同庆的局面,所以说“亨”,是最好的,也是作者所赞同的最高境界。
但“同人于宗”则容易造成以血源关系所存在的家族利益为标准,而不是以社会关系所认可的共同利益为标准的拉帮结党之现象,这种现象又很容易导致《否》卦中所说的“包承”、“大往小来”的局面,因此作者下了“吝”的结论:要不得。
我们注意到,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中,也少了一条管理宗族的理想,显然,提出此理想的人也明白“同人于宗,吝”的道理。老子说:“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强调的也是“百姓”,而不是自己的家族这一个姓。现代国家也是普遍反对拉帮结派的小团体存在的。或者说,不同的家族或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诉求,相互间应当互尊互爱,相互理解,而作为一个管理众多部落的国家领导人来说,自己一定不能以自己所在的部落利益为重,而是要以博爱的理念来平衡各方的利益,把水端平。因此,六二爻爻辞可译为:
“以家族利益为重的治国理念,将会留下悔恨。”
在一个尚未完全走出部落联盟制的时代同人于门无咎是同人卦的爻辞,作者能有如此高的境界,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难能可贵。
六二爻爻象为(),《复》卦卦象。“复”的本义为返回。错了就改回来吧,故有此爻辞。
让战争滚开
九三(明夷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同人于门无咎是同人卦的爻辞,三岁不兴。
上一段爻辞说“同人于宗,吝。”为什么呢?因为拉帮结党就必然树敌,而树敌就必然要想法去征服对方。这一段爻辞就是谈此问题,谈如果我们不去同人,而是与其他的人、其他的邦国作对头,野心勃勃地秘密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做好打倒他们的准备,又会怎么样呢?那就只能是“伏戎于莽”了。
“伏”就是藏匿、埋伏的意思。“戎”指军队、军事力量。草深林密的环境就是“莽”,这里是比喻隐蔽之义。因此,“伏戎于莽”的意思是说:“藏匿军事力量于莽莽丛林中”。这是一句比喻,比喻穷兵黩武的行为。这样做了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升其高陵”。
“升其高陵”的字面意思是:“升起在高高的山岗上。”这也是一句比喻。是说靠武力压迫也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这个位置却并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中的位置,它有如贫瘠的山岗一样,虽然高,但并不会产生我们所需要的利益十三、《同人》卦:同心同德同甘苦修身齐家没有错,远不如山脚下的良田好哦。后面“三岁不兴”说得就更明白。
“三岁不兴”直译就是:“三年都不能够兴旺。”三年不是实指,而是比喻其长久。农作物本来是一年一熟,一岁一兴。“三岁不兴”可见其贫瘠之甚啊。
因此,九五爻爻辞可译为:
“不能与人坦诚相待,却希望靠秘密地发展军备以穷兵黩武者,他的升起将以毁灭为代价,造成国家持久的贫穷。”
九五爻爻象为“ ”,《明夷》卦卦象。明夷就是光明被遮挡的意思。搞阴谋诡计、以强凌弱就是对正义的扼杀,就是对光明的遮挡,所以有此爻辞。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趁人之危,在越王允常逝世的国丧期间兴兵伐越,结果被新王勾践打败,自己也被撞身亡。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范蠡的劝阻,起兵伐吴,结果大败,被俘于会稽山下。在妻妾财宝全部献给了吴国,自己又为夫差做了三年的奴仆后,才被放回国。
回国后的勾践发誓要灭吴以复此大仇,于是卧薪尝胆以自强,休养生息以安民。同时一面表面顺从吴王以迷惑他,一面秘密训练军队,并在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镇的新安江边一个叫花山的丘陵地带,秘密修建了大量石窟以隐藏这支不为人知的军队。
公元前482年,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的时机,突发秘藏的四万九千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攻破吴都姑苏(今苏州)城。夫差求和。
四年后,勾践再次进攻吴国,并围城三年之久。最终城被攻破,吴王夫差自杀。
随后,勾践北上,迁都琅琊,开始称霸一方。
在勾践取得了吴越的江山后,又开始大量清洗曾帮助过他的干将,直到公元前465年逝世。
从广义来说,吴王与越王都是“伏戎于莽”者,而与本段爻辞最相符合的还是越王的光辉事迹。他为“伏戎于莽”而修在花山的八十多个巨大的藏兵洞,直到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才被人发现,真是“伏戎于莽”地藏得好啊。他也的确是“升其高陵”:当上霸王了。但这段史实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他们这样干究竟值不值得?如果让你去到那个时代,并可以自由选择角色的话,你会选择做吴王,还是做越王?是选择当他们的大臣,还是做这两国的百姓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
九四(丰 ):乘其墉,弗克攻,吉。
前面的爻辞说,“伏戎于莽”的穷兵黩武的行为我们不能做,但你却不能保证大家都这样光明正大啊。如果遇到别人这么干又会怎么样呢?那就只能够是“乘其墉,弗克攻”了。“乘”是凭持的意思。“墉”的本义是城墙,这里是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防御机制的。“弗克攻”有两层含义:一是“弗”,矫正他们的错误行为;二是“克”,克敌制胜。
只有具备了坚固的防御机制,才可以后发制人,克敌制胜。千万不可真的“放马南山”哟。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们虽然不要“伏戎于莽”,但也不能不做好战争的准备。或者说:只有具备了抗击侵略者的实力,才能够自保,才能制止和纠正被那些野心家扰乱的社会秩序,才能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否则就很难说了,因为如果“克”不了,也就谈不上“弗”,就更谈不上“吉”。因此,九四爻爻辞可译为:
“要做好防御战争的一切准备,要在敌人强加给我们的战争来临时,能够凭借坚固的防御体系,抗击敌人的进攻,并矫正他们狂妄的行为,以此,就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说得真切,说得痛快。不去攻击别人,但抗击侵略的能力是一定要有的。此力量应当并不比侵略者弱才行哟。不想打仗并不等于不准备打仗。
九四爻爻象为“ ”,《丰》卦卦象。丰有满、大、厚、多等义,故有“乘其墉”之辞,因为城墙本来高大、厚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只是人有五十万人口的小国,据说:希特勒的干将戈林曾与一名瑞士军官有过如下一段精彩的对话:
“你们有多少人可以作战?”戈林问。
“五十万。”瑞士军官答。
“如果我派一百万大军来与你们过过招,你们会有什么打算?”戈林接着问。
“一枪打俩。”瑞士军官答。
欧洲中部的这个小国,能够在众多邻国参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毫发无损,并不完全是靠运气,也不仅仅是靠其奉行的中立政策。武装到牙齿的全民皆兵才是其幸免于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就是要做到平时有准备,战时可动员。就是要做到武器精良,装备充足,全民动员。
不播种哪有收获
九五(革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十三、《同人》卦:同心同德同甘苦修身齐家没有错,克相遇。
惊天地、泣鬼神般大声地哭,就是“号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号啕大哭”。“遇”是抵抗的意思。这段爻辞的大意为:
“如果能够首先去分担别人的痛苦和忧愁,才会在自己遭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大家的帮助而度过难关。譬如在大敌当前时,才能够实现全民动员,才可能万众一心地取得抗击侵略者的胜利。”
上一爻说要“乘其墉”。你的这个“墉”是否“乘”得住呢,就要看你的防御体系可不可靠?你的武器先不先进?你的装备够不够用?这其中的最大问题是你能不能得到自己的人民支持?你能不能把他们全部动员起来,做到全民皆兵。别搞得像纣王一样,动员出了一些反戈一击的人,就掉得大了。
这一爻就是作者支的招。意思是说:你在平时的时候就要对民众好一点,不要尽想些唬弄人的虚招,百姓可不是好欺骗的。你得做点实事,才能在关键时候得到他们的支持。什么实事呢?“同人先号咷”:我自己本来没有任何痛苦,但当别人有痛苦的时候,我也要一样地感到悲伤,要想法去分担他们的痛苦和忧愁,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得到大家的帮助而“后笑”。注意其中的一个“先”字。是说要首先“放春风”地给予人,然后才可能“收夜雨”地“后笑”。我一个大王有什么需要小民帮助的呢?譬如天下大乱,“大师”当前的时候啊。有了“同人先号咷”的这种友谊,才可以“克相遇”:把侵略者埋藏。如果“平时不烧香”,没有这个同甘同苦的友谊作为基础,只指望大祸到来时再去“临时抱佛脚”地求爹爹告奶奶,佛才懒得管你呢,民众才懒得管你呢。这一段爻辞就是这么个意思,是在告诉王子们,一定要在平时就关心和爱护民众,要把他们的困难当成我自己的困难,把他们的疾苦当作我自己的疾苦。要在无事时看到将来。
有没有人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同人》卦中老是讲战争?原因很简单,《同人》卦由《师》卦演变而来,师就是聚众和征战的意思。
九五爻爻象为“ ”,《革》卦卦象。革有更新、变革、改革等义。让战争的结局走向侵略者所希望的反面,让战场成为侵略者的坟墓就是革,故有此爻辞。
上九(同人 ):同人于郊,无悔。
依周制,城外百里之内为“郊”。前面我们说过:古代的国是以一个大家族为基础,无数小部落为辅助建立起来的联盟组织。这些小部落所住的地区就称为“郊”。因此,“郊”是与“野”、“门”、“宗”相对的概念。指国中的外族。比“野”的范围小,比“门”、“宗”的范围大。也可以将其视为各方国自己国内的广大民众。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国”这一个层次。以此,上九爻爻辞可译为:
“与国内的广大民众同心同德,将不会留下悔恨。”
注意这里所说的“国”是指方国,也就是王城或各级地方政权。与我们今天的“国”这个概念是不同的。今天所说的国,相当于过去所说的“天下”,爻辞中所说的“野”。
上九爻爻象为“ ”,《同人》卦卦象。与民众同心同德地和平共处,不仅是王城内的要求,也应当放之于城外(郊),还要达之于天下(野)。因此有此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