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从卦象到卦,《周易》是对阴阳两种属性的解释,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称《易经》从卦象到卦,《周易》是对阴阳两种属性的解释,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是《周易》的主体;“传”由《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七种十篇构成,称“十翼”,又自成体系而为“易传”。
《周易》是我国一部特殊的哲学专著。《周易》基本元素是阴阳,根本方法也是阴阳易经杂卦传英文译文,本质内容和符号特征也是阴阳。它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对立统一的方法对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预先做出吉、凶、悔、吝等判断,其目的是劝善惩恶,避凶趋吉。从卦象到卦爻辞,《周易》就是通过对阴阳两种属性的解释来揭示天、人、地的生存逻辑与发展变化,代表着那个时期人们探索、认识世界的观点和方法易经杂卦传英文译文,也记载着那个时期人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体会。《易经》本是一本用来占卜算卦的书,《易传》的出现,使得《周易》具备了义理富赡、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同时,也赋予《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神圣责任。古人以其具象思维从卦象和阴阳之道中逐渐悟出一些抽象玄奥的哲理,使其成为融数学、伦理、哲学、历史等为一体的人文科学。因此,战国以后的《易》便有了两种精神:一是用《易》占卜解疑的数术学,一是用《易》教化人心、安邦治国的经学。这反映着古人对《易》学思想的认识从天道、神道向着人道的转变过程。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从根本上深切而广泛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周易》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有学者统计,自孝德天皇使用“大化”年号以来,1300多年间,日本天皇年号总数为248个,其中出自《周易》的达27个。《周易》在17世纪由法国传教士将其介绍给西方,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英译本叫《The I-Ching or Book of 》,揭示《周易》变动不居的本质。发明二进制的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见到易图后,也欣喜于二进制与《周易》的某种一致性。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者已有四位:德国的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周易》都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易道囊括了天地万物之理,《周易》是一部总结天下智慧,指导社会实践,成就伟大事业的经典著作!
“三全本”《周易》以《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为底本,约请易学研究专家,采取逐段、逐爻注释、翻译,评析的方式易经杂卦传英文译文,释读《周易》文本,详析各卦各爻义理,是一种兼及《周易》普及与研读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