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是复卦初九爻辞,意思是说失之不远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
“颜氏之子”,指颜回。“庶几”,是差不多的意思。孔子的解释是称赞颜回具有“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的品德。以上为第九节。
“天地姻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是损卦六三爻辞。这段话与前文“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一样,讲的都是合二而一的问题。以上为第十节。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是益卦上九爻辞,意思是说没有人支持它,却有人攻击它,立心不恒久,凶。孔子的解释主要是讲如何处理好己与人的关系问题。以上为第十一节。
第四章 【原文】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而隐。因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详解】
本章讲的是整个《易经》的内容,现逐句加以解释。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乾坤是《易经》的门户。这句话与“乾坤其《易》之缊邪”一样,把乾、坤两卦看得很特殊。《易》与天地准,乾坤就是天地,全部《易经》就是讲乾坤。六十四卦的开始两卦是乾、坤,从屯、蒙到既济、未济,都是乾坤的变化、发展,也应归到乾、坤里,所以说乾坤是“易之门”。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乾是纯阳的,坤是纯阴的。用门(即两扇门)来比方,一扇是阳门,一扇是阴门。阴与阳是一对矛盾,因此,“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实际上是讲乾与坤的对立。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从《易经》来说,“阴阳合德”讲的是卦,即彖;“刚柔有体”讲的是爻。因为《说卦传》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从乾、坤来说,“阴阳合德”是讲统一,“刚柔有体”是讲变化。《易经》虽然讲对立,但更讲统一,重视发展,强调变、动这一方面。“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主要讲的是统一与变化,“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还是强调统一与变化。
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撰”,韩康伯注“数也”,不见得对。实际上,“天地之撰”指的是天地的变化,是外部表现。“体天地之撰”,就是“成变化”的意思。“德”是内部性质。“通神明之德”,就是“行鬼神”的意思。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这句话,韩康伯以为是“况爻繇之辞”,可以信从。“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意思是说爻辞虽杂乱,但却不逾越。
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于”,发语辞。“稽”,是考。这两句话意思是说,考察六十四卦卦爻辞的事类,大概是衰乱之世讲的吧!所谓“衰世”,与下文“《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一样,都是指殷周之际。以上为第一节。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系辞传上》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知来”即“察来”,是蓍的功用;“藏往”即“彰往”,是卦的功用。《易经》由蓍与卦两个对等的部分组成,所以说《易》的作用既能“彰往”又能“察来”。
“而微显阐幽”这句话,韩康伯注“微以之显,幽以之阐”,不见得对。“微显阐幽”,意思是说,对显的微,对幽的阐。这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说的“《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以之显”,表达的大概是同样的意思。
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开”,是展开的意思。对于“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周易折中》引郭雍说:“当名,卦也。辨物,象也。正言,彖辞也。断辞,系之以吉凶者也。”讲得大体上不错。只是把“辨物”当取象,不见得对。实际上,“物”指的是阴阳,“辨物”就是“观变于阴阳”的意思。以上为第二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易经·系辞传,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易经·系辞传易经·系辞传,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