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卦变咸卦 2018考研:大易哲学应用与2007年天人关系研究
大易哲学应用与2007年天人关系研究爱新觉罗启程(世界华人研究中心华医研究院,香港)一、大易哲学应用与天人关系研究大易哲学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万象与人文生命之间的精微细腻的血脉关联的理性把握。其内涵包罗万有萃卦变咸卦,但均以天人关系为其总的主题。在象的一维,宇宙万象和人文生命都是活的萃卦变咸卦,有血有肉的,其大旨可以以全幅生命来体认和感通;在数的一维,人文生命和宇宙万象又都是可以逻辑化、范畴化和数字化的,其细节可以以思维模拟来分析和考辨。因此,由数的一维又可以开出大易哲学的另一面向:“用”的面向。从“用”的面向,延伸出大易哲学的应用系统。种种大易哲学应用的形式,都是试图以逻辑的归纳、数学的模拟、模型的建构和系统的演绎,在方寸之内,具体地说,是在思维之内,再现种种纷纭复杂的天人关系。自然界的风云雷电和人体身心的血气环流是彼此关联的。但人体身心又不仅仅是天地气运种种微妙流变的被动接收者。透过人心的作用,愚昧和邪恶的心灵世界有可能以伤害性和毁灭性的行为方式被直接投射作用于自然界;由于人心的整体选择不同,大自然阴晴疾缓的不同面目又分别向着灵昧善恶的不同心灵世界开显。因而,自然灾害和身心病痛的根源也都与人的主体选择有关,其间奥妙非寥寥数语所能穷尽。
站在大易哲学“用”的立场,对于天人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聚焦于灾病的细节,而且可以定位于具体的年份。预报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反省,而且有益于预防。以下将以2007年(丁亥)为例,运用太乙之学、河洛理数之学等形式,对透过灾害、病症所呈现出的天人关系的具体面目予以简要的解读和剖析。二、太乙之学与2007年天人关系太乙之学是战国秦汉以降帝王决策的主要辅助系统,是古代史上大易哲学应用的主要形式。太乙为星名,在天乙星之南,古人认为此星主灾祥。太乙之学源自于古天文之学,有严格的历法依据,充分开显了大易哲学对宇宙万象的复杂生变的整体把握的真实性。太乙之学自成体系,太乙九宫也与洛书九宫不同,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依据太乙之学,2007年(丁亥)太乙距上元积年为。太乙行第六纪,太乙入壬子元第三十六局。太乙在震四宫第三年理人。这是太乙之学对于2007年(丁亥)在浩大邈远的时间之流(上元积年)中的精确定位。那么,在太乙体系中,对于2007年(丁亥)的时空背景是如何定位的呢?在太乙十二运的宏大体系中,2007年(丁亥)入太乙运卦第三阳晶守政之运无妄卦第五爻第十二年。这一爻位需运行三十六年。所谓“阴阳失位”,“灾变始重”,是太乙运卦行至五爻的特征。
但无妄卦的五爻却是遇上了“无妄之疾”,越折腾越严重,不如顺其自然等待转机。此爻运行期间应注意预防胸部疾病,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事实上,非典型肺炎(SARS)也正是在此爻运行期间爆发的。此外,1986年丙寅入第四元第三阳九。年,属于阳九之厄的范围。这也是容易引发大规模自然灾害的时空区间。在太乙之学中,透过大运卦和小运卦的精密推演,能够给予一个具体的年份以更精确的时空定位。大游轨运卦十年一换,称大运卦。2007第三十四年,外卦入乾一宫第八年,轨运卦象为遁卦,动爻为第六爻,变卦为咸卦。遁卦呈太阴太阳彼此克战、阴虚阳亢之象。此爻运行期间应注意预防胃肠病,手足伤痛和肝胆疾病。此爻也预示着下一步整个东亚大地将有气运的转机。小游轨运卦三年一换,称小运卦。2007年(丁亥)小游轨运卦象内卦入艮三宫第十二年,外卦入兑六宫第十二年,轨运卦象为咸卦,动爻为第三爻,变卦为萃卦。咸卦亦呈阴阳冲克之象,但已有阴进阳退的趋向。此爻运行期间应注意预防由传染病引起的胃肠消化不良,风湿痛和结石症。此爻也预示着色情的泛滥以及相关疾病的难以控制。结合太乙九宫和八门来综合分析一个具体年份的天人关系,则结论会更加具体。
2007年(丁亥),生门值事加临太乙四宫,则死门加临兑六宫,主雍州一带(西北地区)对应“死丧埋葬”之象;伤门加临巽九宫,主扬州一带(南方诸省)对应“疾病灾殃”之象;杜门加临离二宫,主豫州一带(中原地区)对应“闭塞不通”之象;惊门加临乾一宫,主冀州、并州一带(北方诸省)对应“惊恐奔走”之象。主算二十五,杜塞无门,有地震之象,会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直符太乙入震四宫第三年,与太乙同宫,太乙临高丛主阳气旺盛,直符太乙为火神,主震宫徐州一带(东南诸省)发生大旱、疾疫。始击在离二宫午火大威,逢丁岁有大旱、疫疾之象。当然,人力不能胜天萃卦变咸卦,“与天奋斗”更是昏话。在天人关系的巨系统当中,人只能事天,参天之化,与天相应。从古至今,每年各地都会发生一些人们所不愿看到的事情。古人认为这是天垂象以示吉凶,君子警戒修省,顺应天道,同时防微杜渐,力避损失,如此而已。今人呢?2007年(丁亥)太乙流年值卦观卦,值事动爻初爻,变卦为益卦。观卦主事的上半年(实际只是正月到四月)呈阴盛阳衰之象,冬春之际风寒无定,应注意预防肠胃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疾病和半身不遂。治风症,当调血以熄风。阴历二、三、四月有灾,注意控制传染病。
益卦主事的下半年(阴历五月到十月)呈水火相战之象,夏秋之际干旱少雨,是历年少见的大旱天气。应注意预防肝胆病,胃肠系统疾病。肝木太盛,当以扶阴治之。阴历五、六、七月有地震之兆,也应注意防范塌方、泥石流等灾害。三、河洛理数之学与2007年天人关系河洛理数之学是道家陈抟祖师和宋儒邵雍一脉相承的象数之学,它同样是古代史上大易哲学应用的主要形式。河洛理数之学的理论依据来自古老的河图、洛书,并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干支历法以数学方式转换为人文意义世界的卦爻结构,提示着大易哲学会通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文的整体视野。依据河洛理数之学,2007年(丁亥)始于2007日13时14分立春。此时四柱立为:丁亥年,壬寅月,己巳日,辛未时。按照大易哲学之全息论的看法,依此四柱能够提取2007年(丁亥)全年的完整信息。天数32,地数36,先天卦天泽履,先天元堂入履卦第三爻;后天卦乾为天,后天元堂入乾卦第六爻。在河洛理数之学看来,此造天数合宜而地数阴爻为众宗,略有化解。卦中有元气不为大凶。己日干得乾、兑,喜怒相参,吉凶各半。总之2007年(丁亥)会是不平静的一年。履卦运行期间,有许多无法预料的不稳定和活跃因素萃卦变咸卦 2018考研:大易哲学应用与2007年天人关系研究,有地震之象。
细推其应,当在阴历五六月之间。阴历正月、三月、六月均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上半年应注意预防肝病和肺疾。乾卦运行期间,会有剧烈的变动,阴历七八月间会有大旱发生。阴历七月、八月、十月、十一月也都有不吉的信息。下半年应注意预防传染性的肠炎下痢。具体分析此年九州灾祥,则需代入洛书九宫。洛书九宫分野与太乙之学不同,其具体中五宫豫州,宋分。将此年先天卦及其互卦、后天卦及其互卦分别代入洛书九宫,则坎一宫冀州(北方诸省)为泽水困卦,水泻金气,冬春寒湿阴冷,夏秋干旱无水。应注意观测性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艮八宫兖州(东北地区)为天山遁卦,气候干燥,有小规模旱灾。对骨病的防治和癌症发病率的观测均不可轻忽。震三宫青州(东部沿海地区)为天雷无妄卦,六冲大凶之象,火石辉耀之征,主强烈自然灾害与严重疫情。古籍有云:“气攻两胁,积病攻心,咽喉阻塞,筋骨疼痛,血光喘咳疮癫之疾。”治法从疏肝入手,应提前注意预防。巽 四宫徐州(东南诸省)为巽卦,纯阴不利,主风灾,龙卷风、海啸肆虐,也需预防风湿、中 风之疾。离九宫梁州(南方诸省)为天火同人卦,归魂卦,主旱灾,也需注意传染性疾病和 肺疾的爆发。坤二宫荆州(西南地区)为火地晋卦,火炎土躁,气候干燥,火山区可能有小 规模喷发。
应注意预防火症与心衰。兑七宫梁益州(西部高原)为天泽履卦,寒凉干燥,但 有地震的危险。乾六宫雍州(西北地区)为乾为天卦,纯阳无阴,干旱少雨,庄稼欠收,流 行金疫肺疾,应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中五宫豫州(中部地区)为山地剥卦萃卦变咸卦 2018考研:大易哲学应用与2007年天人关系研究,风沙气候, 沙尘暴天气,应注意预防脾胃积郁之疾。以上九宫推演中,特别需要注意兑七宫和乾六宫, 因为此年的先天卦和后天卦分别入此二宫,意味着有些灾变的征兆可能将在此二宫得到应 以上是纯然从天地自然的生化规律来分析2007 年(丁亥)的天人关系。但若将 2007 年(丁亥)的具体生态也视为人文生命的延展,则必须给予它一个具体的、可把握的社会背 景。而这种综合考察恰恰是河洛理数之学的强项。共和国立基于1949 年(己丑)10 15时。此时四柱立为: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壬申时。2007 年正值大运交运之年,7 月入丁卯东方大运。大运交运之年(古籍云“出入之年”)及月份往往有剧烈的变动发生。 按四柱之学的说法,2007 年(丁亥)流年为吊客之年,必有凶灾,“春风疑不到天涯”,需 认真防范。先天卦艮为山,先天元堂入艮卦第四爻;后天卦山火贲,后天元堂入贲卦第一爻。 2006 年至2014 年大运行贲卦第三爻。
此大运阴阳交战,应防脾胃之疾。2007 年(丁亥)此 造流年行山火贲第六爻,变地火明夷第六爻。此流年阴虚阳亢,有伤损。火山区可能有小规 模喷发。除脾胃之外还需注意火疾和心衰。河洛理数之学对大运和流年的这一分析对前面的 诸项内容构成了相互印证,也加深了对2007 年(丁亥)的天人关系的理解。 四、简要的总结 以上对2007 年(丁亥)天人关系所作的分析是非常粗线条的,限于篇幅,只能勾勒一 个大致轮廓。而且黄帝内经之学、奇门遁甲之学、七政四余之学、唐袁天罡李淳风“求天数” 之学、宋邵雍皇极经世之学等历史上常见的大易哲学应用形式都没有涉及,结论并不完整。 从以上的太乙之学和河洛理数之学合参的情况来看,不同的大易哲学应用形式之间,虽切入 的角度不同,观察的框架不同,推演的思路不同,但大致都可以做到相互契合,从不同的出 发点得出大致相同相近的结论。 同时我们应当清楚,任何分析(自然也包括来自大易哲学的应用分析)都无法毫厘不 爽地再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只能无限逼近真实,这是由宇宙的复杂性和生命的限度性所决 定的。人是天的一部分,重要,但也渺小。人永远不能成为天的对手。生命必须在限度中生 存、观察和反省。
本文所倡导的对天人关系的省思,不仅是对天人感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如 本文所述)的细节性把握,更是对自身在宏大的宇宙结构中的真实地位的觉醒。唯有以此为 起点,方能真正“上下与天地同流”、“复见天地之心”,把握化解灾厄、改变身心的可能性。 全部大易哲学,乃至全部中国哲学的精髓正在于此。 2006 年10 月26 日至27 通讯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前卫路7 号吉林大学第三邮箱群002 信箱 邮编: 电子信箱: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