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卦和益卦的 “鱼,我所欲也”——舍与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段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的话,一直以来作为人们对于舍与得之间的一个权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成为了舍得之间的一个通俗话语。舍得,在佛家上最早来自《了凡四训》。舍得,有舍才有得,大舍才大得,不舍就不得。
舍得原则,看似极其简单的道理损卦和益卦的 “鱼,我所欲也”——舍与得,其中的原委却不是简单一句就能带过。这里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范畴。舍是前提,如果没有舍作为前提,得,就会变得虚无缥缈。然而,正是这个舍损卦和益卦的 “鱼,我所欲也”——舍与得,影响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句古谚可以作为舍得原则最好的注解。
《易经》上有两个卦,一是损卦,一是益卦,这两个卦也是在阐释着舍得原则的朴素哲理。损下益上为损,损上益下为益。用现实的事例来解释,企业要为员工着想,以员工的利益为主要权衡标准。企业对员工多着想一些,看似是损了企业的利益,却是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反之就是有损于企业的发展。
舍得原则,其实是一种大局观,舍了自己,得到人心。营销,本来就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也是与人打交道的一种商业行为。如果营销无法在舍得之间保持着正确的三观,就会影响营销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要知道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一切的信息已经是如此的透明与公开,任何对消费者不利的营销,将无法立足于网络营销的世界里了。
营销舍得,其实就是一种人生修行。所谓修行,从字面上理解损卦和益卦的,就是修得好行为,有了好行为,才能有努力后的得到。营销一词是舶来语,来自英文“”,最早的翻译是市场,到了中国演变成营销一词,也就有了市场营销学这门学科。可以看出,营销是与市场保持着高度一致性,有市场就会与人打交道。那么,舍得原则作为一种人生修为,也就变得有其现实的意义。
做事先做人,做好营销最终还是取决于人。营销已经发展到移动网络营销与数字化营销的阶段,不管再先进的营销模式,都要从洞察人性第一原理出发。研究任何营销模式,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品牌如何为消费者带去利益,带去消费者想要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时,营销舍得原则就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品牌自己的损与益之间,是损了自己的利益来达到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还是损了消费者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舍得原则,用在营销层面上,就是知道什么该舍,舍掉自己的利益,舍掉自己的私心,能够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才是得到消费者的正确方式。这也是定位理论的初衷,定位就是选择,选择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定位的核心是在预期顾客心智中实现你的产品差异化,营销的核心任务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目中与众不同。
营销是认知大于事实的活动,定位是要占据消费者心智认知,而不是产品认知。心智认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习惯,也是定位倡导的不是改变消费者习惯,而是通过品类创新引导消费者去接受一个新事物,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认知,这是定位理论的精髓,也是营销研究消费行为心理学的基础。
营销应该随时保持着对于消费者细微的行为变迁或是意见反馈,消费者的意见才是营销真正的财富。消费者有意见,有怨言,就是营销的机会。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研究消费者得到的问题,是品牌应该要舍去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的原始观念。品牌在此舍去了自己的利益,得到的是消费者的认知与认同损卦和益卦的,这才是现在品牌营销的逻辑。
从产品层面来看,凡是有损与消费者利益方面的因素,品牌就要坚决舍弃;从品类层面来看,凡是不能给消费者带去真实的利益,品牌就要坚决舍弃;从品牌层面来看,凡是不能给消费者带去生活的便利性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品牌就要坚决舍弃。舍弃的是对于消费者不利的所有因素,得到的将是消费者对于品牌深刻的认知与认同。
营销定位目的是要引人注目,品类领导,信息高效损卦和益卦的,树立品牌相对优势。这些目的的背后都是在考量着品牌在舍与得之间的选择态度。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当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时,品牌需要灵魂拷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一切以消费者的权益作为出发点?是否能够做到问心无愧?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鱼可以舍,熊掌可以舍,相对于你想要得到什么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舍弃原则。也许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的舍得平衡。《易经》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四个字:问心无愧。万古末来千古往,人生得失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