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既济由坎和离两个方位组成
水火既济由坎和离两个方位组成,我们都知道,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从表象来看,卦位的分布合乎自然规律,日为火为阳居上,月为水为阴居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不合位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离为中女,是阴卦处于阳位,坎为中男,是阳卦处于阴位,因南方属火是阳位,是阳气最盛之处,因此离卦处南方是阴处阳位;北方属水是阴位,是阴气最重的地方,坎卦处北方是阳处阴位。所以说这两个卦位的所处方位并不合理,那么不合理怎么办?这就要寻求动,动中才能求变化。怎么变呢?阳卦上升,阴卦下降既济卦和未济卦是既反又对的关系,方位一变,卦象也就变了。按照自然分布的卦位成卦的话,离上坎下是一个火水未济的卦象,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扎针时是以先入为主来定卦象的,也就是说先扎那一个方位就以那一个方位为主定卦象,如果从上到下先扎离位后扎坎位,所成的卦象是火水未济,现在我们为了求变化可以把扎针的先后顺序变换一下,先扎坎位后扎离位,这样卦象就变成了水火既济,卦象一变两卦的意义就正好相反了,就如同乾坤两卦一样,先扎乾后扎坤卦名天地否,是个不好的卦象,而先扎坤后扎天就变成了地天泰,否极泰来,卦象和卦义也就不同了,坏卦就变成了好卦。这个扎针的先后次序千万不能搞错既济卦和未济卦是既反又对的关系,不然的话治疗的效果就会不好。
八卦本是代表着八个方位,后来古人又用两个八卦相重叠,演绎成了八八六十四卦。两个重卦一上一下一正一反就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卦象,随着卦名的不同她的卦义也就不同了。我们再来看离与坎组成的两卦的卦象,离在上坎在下,卦名为火水未济。未济卦水下火上,为火在水上之表象,你看大火在水的上面燃烧,上面热气蒸腾,下面水波浩渺既济卦和未济卦是既反又对的关系,热浪翻滚,水火相对相克,相互煎熬,这样势必使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以现代的医学术语来说就是人体的内外环境遭到破坏。就象我们平时在炒菜烧水一样,水在下火在上怎么能把水烧开把食物煮熟呢。所以按易经的卦义来说,火水未济象征为不成功之卦。现在我们把这个卦反过来看一下,即水在上火在下,这样卦名就变成了水火既济。水火既济的卦象是水上火下,为水在火之上的表象,好比是用火在烧水煮食物,冰冷的水经火一烧就会渐趋温热,生的食物也会被火的蒸烤成熟,这样我们人体原本失调的阴阳就能得以平衡,机体就能得以康复,所以说水火既济从卦义来说是象征成功的卦象。
周易的说卦传里有四句对脐针举足轻重的话,相信朋友们都巳非常的熟悉,那就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而这最后一句水火不相射就是针对水火既济这一卦的具体论述。离为日,坎为月,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昼一夜,日月在有规律的运行中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水火既济就是阴阳二气发生变化的结果,水阴升腾,离阳下降,(坎卦阳爻上升归阳位,离卦阴爻下降归阴位)阴阳二气一升一降,互相交合,日月两卦一上一下,刚柔相推,顺畅通达,原本是相克的两个卦变为相逮,阴阳相交和好相处。
人有五脏六腑,肝、心、脾、肺、肾,与五脏相表里的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这五脏和六腑在传统的针灸学里各占了一条经络,(外加心包)即为十二正经。而在脐针疗法里没有把心包和三焦列入,(在腹针疗法里有)这样五脏和五腑正好与阴阳五行相对应,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脏与五腑共十个,而与八卦对应时却少了两个方位,因八卦只有八个方位,所以在排列时,南方和北方各占了一脏一腑两个,南方离位主心与小肠,但一般认为心包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它是附属于心脏的,因此,实际上南方离位是占了三个脏腑;即心、小肠和心包,北方坎位主肾与膀胱两个脏腑,而按照中医的脏腑别通理论,肾与三焦相通,而离位的心包又与三焦互为表里,因此这两个方位所涉及的脏腑就更为广泛了。八卦其余的方位各占了一个脏或一个腑。
在脐针的治疗中,凡与心、小肠、心包、肾、膀胱、三焦相关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这两个方位来治疗,它们就如同体针里的合谷和足三里差不多,能治疗相当多的疾病。而且这两个方位还能与别的方位组合来治疗许许多多疾病。这就要看我们在临床中如何去组合应用了。 心居上焦,属阳脏而主阳气,(请别误会,脏属阴腑属阳这个我们都明白,我说的是脏器的另一个属性,如肝为刚脏一样),心与夏气相通。离居南方属夏属阳,所以心与离位非常的吻合,离位所主的病症有:心脏病、小肠三焦疾病、(直接的关系)各种眼病、(离的外八卦合目)火烫伤、热性病、发烧、(离为火)、日照病、放射性疾病(离为日)、乳房疾病(心脏在乳下)、充血性炎症、血液病、血脉疾病、(心主血脉)神志病、(心主神志)舌、面疾病(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汗病、(汗血同源)喜极伤心病(喜对人是良性刺激,但任何事都不能过度,过度了就会对机体有伤害)等病。
再说肾,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坎为水正合)不宜升腾。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坎居北方水位,属冬属阴,所以肾与坎位非常吻合,坎位所主的病症有:肾、膀胱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病、遗精、(直接关系)肾冷水泻、(命门火衰所致)糖尿病、血液病、出血症、免疫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能增强免疫力耳病、(肾开窍于耳)腰、(腰为肾之府)脊、背疾病、(肾主骨)心脏病、过度疲劳症、水肿病、(肾主水液)肛门下窍、二便、二阴疾病(肾开窍于二阴)。精、气、髓、骨、脑、齿之病(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余)、发之病(其华在发)、呼吸病(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惊恐病。(五志五脏: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肾与心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卦象的火水未济对脏腑来说即心肾不交,当心肾不交时就会出现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水火既济由坎和离两个方位组成,这时我们就可通过针刺坎位和离位来调整阴阳之气治疗这些疾病。
当然针刺坎位和离位也就是水火既济所能治疗的疾病还远不止这些。我们知道针刺治病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疗的机理是调经和调气,因此针尖所指的方向即为调动经气的目标。坎离这两个方位,针刺时针尖一个朝下一个朝上,所指的均为任脉走行的方向,而任脉又与督脉、冲脉、带脉、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足阴明等经络相通,当然最直接相关联的是神阙上下的任脉上的一些穴位,如脐上的中脘、下脘,脐下的气海关元,这些穴位对治疗腹部和全身的疾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脘、下脘位居中焦,以调理中焦为主,因消化系统以脾胃为首,又中脘为腑会,故中脘、下脘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要穴。我们在针刺离位时不但能治疗以上所说的与心和小肠相关的疾病,同时也能调理胃肠的功能。关元、气海位居下焦,系先天肾气所注,我们针刺坎位时能起到补肾纳气、培元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因此针刺这两个方位水火既济由坎和离两个方位组成,可调理中下二焦,起到先天后天同调的作用。
综上所述,水火既济在脐针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