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是谦卦,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易经》:谦《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卦是谦卦。
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其余都是有好也有坏,有吉也有凶。可见《易经》十分重视谦德,“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谦卑,守住低处《易经·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牧”是守的意思,“卑以自牧”就是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性趋下,与物无争,向低处流。为人处事也要如此,低调平静,谦下自处,时刻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
谦退,以退为进水看似柔弱,但是“滴水穿石”;谦退看似柔弱,其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生活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就向汉武帝告状,说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故意生活清苦,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去询问公孙弘,公孙弘一句辩解也没有,全都承认,反倒让汉武帝认为他为人实在,以后再有人说公孙弘的坏话,汉武帝都不以为然。
公孙弘的做法就是以退为进,有些事越辩解,越说不清楚,不如干脆先承认下来易经既济卦原文与译文,以后一旦事情澄清,反倒给人宽宏大量、忍辱负重的印象。
附: 谦卦和水火既济卦详解
地山谦
【原文】谦①:亨。君子有终。
【译文】谦卦。通泰。筮遇此卦,君子将有所成就。
【注释】①谦,卦名。本卦是异卦梧叠(艮下坤上)。本卦内卦为艮,艮为山外卦为坤,坤为地。高亨说:“地卑而山高,地申有山,是内 高而外卑。谦者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皆是内高外卑,是以卦名曰谦。”谦,《玉篇》:“让也。”
【原文】《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①。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②,君子之终也。
【译文】《彖辞》说:谦卑,则亨通。天的法则是,阳气下降,生成万物,使世界充满光明。地的法则是,阴气上升,与阳气交感,使自然循环演化。天的原则是亏损那盈满的,培补那虚缺的。地的原则是侵蚀那盈满的,增益那卑微的。鬼神的原则是侵害那盈满的,降福于谦虚的。人的原则是疾恨那盈满的,喜欢那谦逊的。谦虑的品德,使尊贵者得到尊敬,使卑微者不可欺压。这是君子获得善报的原因。
【注释】①济,《尔雅?释诂》:“济,成也。”犹言生成。
②光,光荣,荣耀。逾,跨越,这里指侵凌。
【原文】《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①,称物平施②。
【译文】《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坤为地,内卦为艮为山,地中有山,内高外卑,居高不傲,这是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谦让为怀,裁取多余昀《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是谦卦,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增益缺乏的,衡量财物的多寡而公平施予。
【注释】①裒(póu),《释文》:“裒,郑、荀、董、蜀才作捋。云,‘取也’。”
②称,《说文》:“铨也。”“衡也。”平,公平。施,施舍。
【原文】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①,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②。
【译文】初六:谦让,再谦让,这才是君子的风度。具有这种品德,即使冒险涉水过河,也是吉利的。
《象辞》说:十分谦让的君子,就是从谦让入手进行自我修养。
【注释】①用,犹利。
②卑,谦卑。牧,《说文》:“牧,养牛人也。”养牛谓牧,人的自身休养亦可称牧。
【原文】六二:鸣谦①,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②”,中心得也③。
【原文】六二:明智而谦让,卜问得吉兆。
《象辞》说:明智而谦让,心正而吉利,因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注释】①呜谦,沙少海先生说:“呜,声假为明”。明谦,狁言明智的谦让。
②爻辞“贞吉”为贞兆辞。‘贞,卜问。《象辞》释“贞”为中正。
③中心得,犹言心得中。此以六二爻象、爻位为据。
【原文】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九三:勤劳而谦让,这样的人将有好结果,凡事吉利。
《象辞》说:勤劳而谦让的君子,万民敬服。
【原文】六四:无不利,撝谦①。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译文】六四:无所不利,只要奋勇直前而又谦虚谨慎。
《象辞》说:无所不利,只要奋勇直前而又谦虚谨慎,因为这样才不会违犯法则。
【注释】①撝(huī),沙少海先生说:“声借为挥。《说文》:‘挥,奋也。’”即奋勇。
【原文】六五:不富以其邻①,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译文】六五:贫穷是由于敌国的侵掠,应该对之讨伐易经既济卦原文与译文,无所不利。
《象辞》说:筮遇此爻有利于征战讨伐,因为是征讨不服从王命的人。
①不富,即贫穷。以,因为。邻,邻邑,邻国。
【原文】上六:鸣谦①,利用行师征邑国②。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注释】①呜谦,即明智而谦让。详见前注。
②行师,犹言出征。邑国,诸侯封国。
【译文】上六:明智而谦让,出兵征伐邑国自然获胜。
《象辞》说:明智而谦让,尚不能感化邑国得行其志,就可以出兵征讨邑国。
水火既济
【原文】既济①:亨。小利贞。初吉,终乱②。
【译文】既济卦:亨通。这是小见吉利的贞卜。起初吉利,最后将发生变故。
【注释】①既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离,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所以卦名曰既济。既,已经。济,《尔雅?释言》:“济,成也。”既济,犹言事情已经成功。
②乱,变故。
【原文】《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①。“初吉”,柔得中也②。“终”止则“乱”,其道穷也③。
【译文】《彖辞》说:既济之卦,有亨通之象,意思是小事亨通,大事则未必。卦辞讲本卦具有“利人利物,行道中正”的征兆,因为本卦基本结构显示:上刚下柔,像君臣正位,上下安分,阴阳各爻所处恰当,像君臣各尽其职,遵循君道臣道。所谓“起初吉利”,因为六二爻象显示,权臣初仕,以媚顺为事,其力尚不能为恶,所谓“最后有变乱”,因为上六爻象显示:权臣窃柄,欺君乱政,最终陷入绝境,归于灭亡。
【注释】①刚柔正而位当也,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离,离为阴卦,为柔,刚上柔下是“刚柔正’。初九、九三、九五均为阳爻,居阳位;六二、六四、上六均为阴爻,居阴位,是刚柔“位当”。《彖辞》以此释“利贞”。利,利人利物。贞,中正。
②柔得中,本卦六二阴爻,为柔,处下卦中位,是“柔得中”。
③其道穷也《易经》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是谦卦,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本卦上六阴爻处于一卦之尽头,像臣子权势太盛,终于陷入穷困之地。
【原文】《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①。
【译文】《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火。水上火下,水浇火熄,是既济之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有备于无患之时,防范于未然之际。
【注释】①患,灾患。豫,借为预。
【原文】初九:曳其轮,濡其尾①,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②。
【译文】初九:提着腰带过河,打湿了衣尾。没有大问题。
《象辞》说:提着腰带过河,打湿了衣尾,理应无灾难。
【注释】①曳,拉,拖。濡,沾湿。尾,衣后之假尾,西周人尚以假尾为饰。
②轮,借为纶,腰带之穗。义,读为宜,理应。
【原文】六二:妇丧其茀①,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译文】六二:妇人丢失了头巾,不用寻找,七日内可以不寻而得。
《象辞》说:七日内可以不寻而得,因为六二阴爻居阴位,位象既得,失物将还。
【注释】①丧,丢失。茀,汉帛书《周易》作发。弗改、发均借为祓,头巾。
【原文】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①。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译文】九三:高宗讨伐鬼方,费时三年才打败它。筮遇此爻,不可重用小人。 《象辞》:费时三年才打败它,因为鬼方这时已疲惫不堪。
【注释】
①高宗,名武丁,庙号高宗,盘庚后第三代。鬼方,国名,严允部落之一。
【原文】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①。 《象辞》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译文】六四:撑着用败絮塞罅漏的船,整日里提心吊胆。 《象辞》说:整日里提心吊胆,说明心中疑虑重重。
【注释】①编有衣袽(rú),王弼说:“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袽,《说文》作絮。古无棉花,富者以乱丝为絮,贫者以乱麻为絮。戒,小心,警惕。
【原文】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①,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②。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译文】九五:殷人杀牛厚祭鬼神,不如周人簿祭鬼神,周人倒是得到鬼神的福佑。 《象辞》说:殷人杀牛厚祭鬼神,不如周人薄祭鬼神的用意美善周人得到鬼神的福佑,将有重大的吉庆降临。
【注释】①“杀牛”下,汉帛书《周易》有“以祭”二字。礿(yuè钥),古代祭名。这里的东邻、西邻当指殷人与周人。
②时,《广雅?释诂》:“时,善也。”
【原文】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何可久也?
【译文】上六:涉水过河,水拍湿其头部,危险。 《象辞》说:水拍湿其头部,怎能呆很久的时间呢?
《道德经》:静
归根曰静老子认为,世界的初始形式是静的,万物都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毫不遮掩地表现出其本质的真实,经过纷繁变化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最终归宿依然是静。
静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易经既济卦原文与译文,是轮回的交汇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静为躁君老子认为,动与静从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反复的,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
在他看来,事物运动到极点,就要向静的方向转化,最后归于静。静才是躁动的主宰。
守静笃老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才能真正回归生命的本色。
面对尘世的喧闹,抱以最平静的眼光与心态去观赏去品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计较成败得失,不看重功名利禄与名誉地位,只追求生命的本质,做最真实的自己。
浊而静之徐清意思是:浑浊的水静下来,慢慢就会变清。
人心往往充满欲念,安静不下来,如同浊水。静就是让心不妄动。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
《中庸》:诚
《中庸》:“诚者,天之道。”
“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忠是对国家的诚,孝是对父母的诚,慈是对子女的诚……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而“诚”是天道,也就是人先天的本性。试想如果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至诚”,人类还能繁衍吗?
“诚”与“信”不能等同《说文解字》里面说,“诚,信也”,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诚”可以表现为“信”,一个真诚的人,很容易表现出讲信用;但是“信”不一定“诚”,在某件事上讲信用的人,不一定是出于内心真诚,也可能是出于功利目的。
“诚”发自于内心,“信”是表现在外面的事,“信”在人际关系中可以验证,“诚”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无法知道。
“诚”是自我实现《中庸》:“诚者自成也。”
“诚”也是“成”,古文中这两个字是通用的,而“成”就是自我实现。
“诚”首先可以作为自我的选择,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出于自己的意志,选择做一个诚实的人;其次“诚”的实现还需要后天的自我努力,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