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
《周易·上经》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法思想的最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现存的《周易》十卷,包括《周易》和《易传》两个部分。
◎乾卦第一
卦辞
乾。元亨,利贞
卦义
此卦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和谐,贞正坚固。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爻义
“初九”处乾之始,位卑力微,须养精蓄锐,待机而行,万万不可盲目行动。
“九二”居中在地(二在下才中为地道),阳刚渐增,头角初露,已迈开前进
的步伐,有利于出现有道德有作为的人。
“九三”是由多重阳刚叠成的,居位不中,上不达于高天(九五),下不立于
地面(九二),所以要不断健强振作杂卦传谁写的,随时保持高度警惕。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
可免遭祸害。
“九四”是多重阳刚叠成的,不中不正,上不在天(九五),下不在地(九二),
中不在人(九三),但在上卦之初,如龙刚从深渊跃出,遇事要审时度势,待机奋
进。这样就能没有祸害。
“九五,阳刚中正,是本卦卦主。如巨龙高飞在天上,体现阳气至盛至美的
情状,如圣人有龙德,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视。
“上九”居六阳之巅,阳极生阴(物极必反)。所以巨龙高飞穷极,势必遭受
挫折,以致后悔。要懂得进与退、存与亡、得与失的规律。
“用九”出现一群巨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人需谦虚谨慎,越是刚健,
越是有地位、越要不为人先。
彖辞传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释义】
在讲解经文之前先谈一谈《周易》的《十翼》。此处的“彖日”并非《周易》的经文部分,而是传为孔子所作的《十翼》之一,即《彖辞传》。
彖辞原指《周易》中的卦辞与爻辞。相传为孔子所作的《十翼》中解说经文的文字,也称《十传》,总称《易传》,其包括《彖辞传·上》、《彖辞传·下》、《象传·上》、《象传·下》、《文言》、《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十篇。
不过这些并非孔子所作,这些文字应为周公时期的作品,并且并非只有十篇。孔子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然后口述给弟子。后来(应该是战国末期),孔子的弟子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将其归类为十篇。至此才有文字的《十翼》问世。后来人们将《十翼》与《周易》编在一起,统称“易十二篇”。
为了人们更方便地理解《周易》经文,人们后来又把《十翼》中的《彖辞传》、《象传》分别列入《周易》卦辞、爻辞的后面,将《文言》列在乾坤两卦的后面。这便是古代最常见的《周易》版本的排列样式。而《十翼》的内容,由于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其中即有周公的观点,也有蜩点杂卦传谁写的,还有后来孔子和其弟子(即写成文字者)的观点,所以其内容庞杂,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我们在阅读《十翼》时,要有所鉴别。由于《十翼》对理解经文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所以一直成为《周易》的一部分。
本书亦采用古代常用的排列顺序,在乾卦中按照卦名、卦画、卦辞、爻辞、彖辞传、象辞传、文言的顺序排列。以后各卦,则将彖辞传列入卦辞之下,将象辞传列入卦辞及爻辞之下。
下面言归正传,开始讲一讲彖辞的意思。把上面的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文便是:多么伟大啊周易·上经|《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阳气的始生!万物因它而生,乃至天体也被它控制着(即天气因阳生而转暖)。它使天空布云施雨,(在雨水的滋润下)万物开始了生长,在大地上显露出了本来的形象;太阳反复运行,使六个时辰处于美好的白天;乾卦的六爻,控制着天体的寒来暑往。天体的运行规律,赋予万物不同的性质和寿命,经常保持阴阳的均衡和合,才是利于坚守的正道。阳气不但使万物拥有了生命,而且使万国都因此安宁。
这段彖辞,可以称之为“阳气赞”。它赞美了阳气强大的功能。冬至一阳生,此时大地上的万物都开始有了生命的萌生,植物的根在泥土中开始有了长势,人的身体也开始因阳气的初生而显得有了生命力,动物中阳气足的老虎在此时发情开始爻配,可见这一阳初生真是了不起。随着阳气的不断上升,天气转暖了,于是开始下雨了。一场场的春雨,使大地上的植物都长高了,绿茵茵显示出一片生机。。在时间上,乾阳代表白天,坤卦代表黑夜;在节气上,乾卦的六爻变化代表着阳气逐渐上升,天气逐渐转暖。由此可见阳气真是很伟大的。
可是文中的“保合太和”,也许你会认为不是在谈阳气。“保合太和”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程氏易传》中说:“保谓常存,合谓常和。”太和即大的和谐。连起来的意思就是:保持常合达到大的和谐。细观《周易》一书,无不表现天地氤氲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的思想。《周易》的氤氲、和会、相摩、和合、相通,都涵含着和合、融合的意思,都是“保合太和”的具体体现。正是《周易》的这一和合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的特征。可见“保合太和”指的是阴阳之合,那怎么会在“阳气赞”中谈到阴阳之合呢?其实作者是在指出,阳气才是阴阳爻合的重要基础。男权时代的文字当然要宣扬男性的阳刚之气的伟大了。不过仔细一想,确实也有一点道理。因为如果阳气不健,何以得合?
至于彖辞的最后一句“万国成宁”是怎么回事呢?阳气怎么还能使国家安宁呢?我想如果你了解了夫妇之合的道理,便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国家的安宁,君臣之道也,君阳臣阴,君臣之合自然无政乱;国家的安宁,亦如夫妇之道也。夫阳妇阴,夫妇和合,夫唱妇随,夫健妇顺,家庭自然和睦。国君如夫,臣艮如妇,自然家国安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当然可以使国家安宁了。
当然,这是古代的卦建思想。不过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有阶级存在,这种不同阶级的道德约束理念就有着现实的意义。只是我们在今天如果像古代那样严格地束缚人们的思想行为,显然不太可能。所以现在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比孔孟宣扬的周礼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象传
(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弓舍不息。
(小)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释义】
(大)象译文:天体运行刚健而永不停息,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小)象译文:
初九之所以“潜龙勿用”,是因为此阳爻的位置处于最下面的位置。
九二的“见龙在田”,指的是九二阳爻已来到地上,可以发挥它的养生万物
之德了。
九三的“终日乾乾”,即反复运行,永不停息的意思。
九四的“或跃在渊”,是说前进(或归隐)不会有灾难的意思。
九五的“飞龙在天”,是指大人物将会出现而大有作为的意思。
上九的“亢龙有悔”周易·上经|《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是说物不可以终盛,会盛极而衰,阳极而阴生之意。
用九的爻辞含义是,阳刚之德不会自以为是,显示自己首领的地位。
前面已说过,象传是辅佐人们理解经文的,是通过卦象解释经文,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非全部正确,只能作为参考。
在这里要谈一谈大象中的“自强不息”。我们说中华艮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艮族,其成语自强不息便是源于《周易》中乾卦的象辞。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正是取自于乾坤两卦的大象辞1914年,蓍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应邀到清华以《君子》为题作讲演,并以乾坤两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从此这八个字便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一直至今。在这90余年中,这八个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使清华大学人才辈出,成为中国最有名气的学府之一。
我们今天学习乾卦的经文,便是要学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要学有所成。
文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
之会也,利香,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各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艮,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香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惰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毒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释义】
文言是在孔子出生前就有的解经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文言的内容已脱离了卦辞与爻辞的本意,而是带有更强的哲理性与政治色彩。古代儒家认为除了《彖》与《象》,其他《易传》的内容争议处颇多,所以将《彖》与《象》列入经文,而将文言列于乾坤两卦的最后面,而其余列于经书的最后,以分主次轻重。有些易学家认为文言应当是每一卦都有,但现在只存乾坤两卦的文言,疑为孔子所删(也就是说孔子没把这部分传下来),因为其他卦的大意可以根据乾坤两卦的文言进行类推。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杂卦传谁写的,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段文字是解释乾卦的四德。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便是:元是仁善之首,亨是美好的相会,利是正义的和谐,贞是做事的主干。君子体仁,足以成为众人的首领;美好的聚会,足以符合礼教;利益万物就可以合于道义;坚贞守正就足以干成事业。君子要效法乾卦的这四种品德,所以说,“乾,元亨利贞”。
这段话在《左传·襄公九年》有记载,当时襄公的祖母穆姜与侨私通,由于与侨感情深厚,便想去掉该立的成公,立她的情人侨为国君。由于阴谋没有得逞,被赶到东宫的穆勤请太史占了一卦。得的是艮,即艮卦除二爻外其他爻皆变。太史说:“随,其出也。君必速出。”意思是说灾难马上就要过去了。姜曰:“亡。是于《周易》日‘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固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子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穆姜对卦辞的讲解很有哲理性,她不是只看断辞,而是结合经文进行推理。其对经文的理解,应当就是周公制礼乐时对《周易》原意进行引申而加重礼教思想力度的一些内容。
乾卦四德在古代影响极大,比如天坛的四个大门,便是以元亨利贞命名的。后来,元亨利贞四个字,还被引申为春夏秋冬的含义。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这段文字是解释乾卦初九爻经文的。应当是孔子的想法,也不排除是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将其译成现代文便是:
问:乾卦的初九爻的卦辞说“潜龙勿用”,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这说的是具有龙的品德而隐藏起来的人啊。这种人不会因世俗的影响而改变自己,不去争逐世俗的功名;归隐而不因清贫而苦闷,也不因无官无禄而苦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不做违反自己意愿的事,坚定自己的志向而不动摇,这就是潜龙啊。
孔子将爻辞的含义上升到了更高的哲学范畴,更为细致地教导人们该如何“潜”。龙的品德是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显。在此,孔子重点讲了龙的隐。在孔子看来,龙之隐,并非是委曲求全,而是自得其乐。这是隐者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古彭祖一边拾麦穗一边唱歌,这正是隐者的风范。而孔子本人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到处游说自己的礼仪之说时,许多隐者劝其归隐,可是孔子却没隐,一直战斗在游士的第一线,他在《论语·微子》中便描写了孔子见到许多隐士的故事。孔子先碰见楚狂接舆。接舆唱了一首歌就跑了,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歌唱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李白也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诗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庄子·人间世》也提到过这件事,词句略有出入。他特意用“从政危险”来劝孔子避世,不过这对于信念坚定的孔子来说好像没有多大用处。接着孔子碰见长沮、桀溺这两个人,让子路去问渡口(“问津”出典处),谁知这两个人,一个敷衍了事:“是知津矣!”,说孔子应该知道渡口在哪;一个答非所问,劝子路不要跟从孔子。孔子知道后闷闷不乐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当与孔子走散的子路问一位隐士见到自己的老师没有,隐士竟没好气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意思是说:从不自食其力从事劳动,五谷都分不清,哪里配称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呢?这其实就是“围城法则”,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去。孔子虽然通过葬母获得了贵族身份,可一天贵族生活也没享受过呀,他为什么要归隐呢?而那些隐士却往往是过腻了富足生活的贵族,两者境界当然不一样了。
不过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当“潜”之时,自得其乐的心态更有利于积蓄自己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得志的人,这些人应当按孔子所说的,去做蓄势待发的“潜龙”。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誊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这是对乾卦九二爻的解释。
问:乾卦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这是指那些具有龙的品德而又能保持中正的人啊。说话守信用,做事谨慎,防范恶意的诽谤影响自己的信誉,以美德利天下不争不伐,以博大的道德感化世人。《周易》中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正是君王的道德啊。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问:九三爻说“群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君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主要凭借的便是忠信二字,所以修养才能够得到提高。言语动听但要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所以能保持自己的业绩。知道时机来临,就想办法得到它;知道运势到了终点,便保存一颗正义之心。这就是,不因上位为骄傲,不因位下而忧郁。所以君子自强不息,时刻谨慎防范,虽然处于危地而不会有灾难。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问: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跃上去与退下来要审时度势,灵活掌握,这不属于邪恶。该进该退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做不会脱离君子的群体。君子提高道德修养来建立功业,总是不想错过时机,所以没有灾难。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眷亲上,本乎地香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问:(略)
孔子说:相同的音阶之间会产生共鸣,相同的气味之间会互相吸引(动物之间凭气味寻找自己同类的异性);在平地之上水向湿润的地方流动,同样可以燃烧的东西,火在干燥的物体上火苗旺,云总是跟从着龙,风总是跟从着虎。圣人兴起,万物都可以看到。以天作为本类的事物会亲近天,以地作为本类的事物会亲近地,就是“各从其类”的道理啊。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艮。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问:(略)
孔子说:尊贵却没有职位权柄,身份高却没有臣艮,下面有贤人却无法来到上面给予辅佐,所以此爻为动爻便会有后悔的事发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前面的“文言曰”是第一部分,“子曰“是第二部分。这段文字,可以称之为文言的第三部分。文言的内容有些杂乱,所以欧阳修认为非孔子所作。其实,孔子对《周易》只是收集与整理,他应该没写过任何关于《周易》的理论。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各爻所处的时位,以此来指导人们在不同时位时应当怎样去做。意思是:“滞龙勿用”,是因为位在下。“见龙在田”,是因为处于顺时进位的时候。“终日乾乾”是正在做事情。“或跃在渊”是试一试自己的能力。“飞龙在天”是临君而开始治理国家。
“亢龙有悔”是因为穷途末路而带来的灾难。“乾元用九”中讲的是治天下最理想的方法。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这是文言的第四部分。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乾卦六爻进行解释。
译文:“潜龙勿用”,是因为此时阳气处于潜藏时期;“见龙在田”是阳气来到地面,天下变得光明;“终日乾乾”是与时俱进;“或跃在渊”是因为乾道的变革;“飞龙在天”是以天德治天下;“亢龙有悔”是事物发展到了极限;“乾元用九”是天道的法则。
乾元香,始而亨者也。利贞春,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9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此为文言第五部分。 ,
译文:乾元,即是阳气初始而亨通。利贞,即是人之性情。阳气用美丽与利益使天下受益,却不表明自己的贡献。伟大啊!难道不是乾的伟大之处吗?刚健而中正,是纯粹的精华啊。六爻发动,可以广通万物之情,六爻的变化,代表着天气的变化,云行雨施,润泽天下而享太平。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澄之为言也9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为文言第六部分。即是说:君子以成全美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便可显出来。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示申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口隹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香,其口隹圣人乎7 .
这是文言的第七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也是对各爻辞的解释。译成现代文便是,潜的意思就是隐伏而不显露,做事还没有成就,所以君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发挥自己的作用。
君子学习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多向别人请教以解决不懂的地方,以宽容的胸怀与人相处:以仁爱之心去做事。《周易》中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是君王应具备的道德。
九三爻刚爻与刚爻重,上不在天道中,下不在地道中,所以只能自强不息,时刻谨慎。这样,虽然处危地却不会有灾难。
九四爻的处境与九三爻一样,所以会迷惑。惑的意思,便是怀疑。所以没有灾难。
大人物具有天地的道德,具有日月普照万物的品质,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懂得占卜预知吉凶。在顺应天道上为天下人做出表率,根据天时的变化安排所做的事物。天与他的行为是一致的,何况是人呢?何况是鬼神?
所谓的“亢”,是指知进忘退,知存忘亡,知得忘失。只有圣人吧,能够全面考虑到进退存亡,并且不失正道,大概只有圣人能做到吧。
本卦说明
本卦揭示了“阳刚’、“健强’之气的本质作用:是宇宙万物“资始”之本,它“运作不息,变化无穷”,制约、主宰着整个大自然。勉励人们效法“天”的
刚健之德,奋发向上,强调君子要施仁、行礼、讲义、坚持正固。展示了阳刚之
气的萌生、进长、盛壮乃至穷衰消亡的发展规律。因此,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视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而行之。切记定好位,谦虚谨慎,越有地位,越要不为人先,明白物极必反的哲理,懂进、退、存、亡、得、失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