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蒙卦启发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周易八卦蒙卦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周易 蒙卦 启发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水之外的山水一一周易蒙卦别解(三)
我们再看《蒙》卦爻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发,意为启发,打开。发蒙,就是开启蒙昧的意思。刑人,指犯了罪受刑的人;说,通“脱”。桎梏,木制的刑具。戴在手上的叫桎,戴在脚上的叫梏。
坎卦的形象如一个人戴了刑具,艮为手,所以蒙卦让人想到有一双手伸向戴刑具的犯人。如果把初六爻看作刑具的关锁,可以想象有一双手在帮助那个犯人打开手脚上的桎梏。
这句话如果用教育儿童来解释,显然相当勉强。把儿童的启蒙教育与解脱桎梏联系起来,无论怎么说都让人觉得小题大做。但如果从灵性修行的角度讲,则如合符契。意思是说一个想修行的人刚找到灵性导师,老师指点他走上觉悟人生的正道,教给他正确的修行方法。刑人,就是(修)行人;但行人也是刑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众生在未觉悟之前,如同披枷戴锁的囚犯,他的贪瞋无明就是枷锁,走到哪里都不离身。“利用刑人,用说桎梏”,是说一个灵性导师通过指导学生修行觉悟,帮助他从贪瞋痴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往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修行不觉悟,戴着那些无形的心灵枷锁前行,随时都会有麻烦、危险。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这是象辞对初六爻的一个解释,意思是说,被贪瞋痴所苦的人(刑人),想寻求解脱之道说卦传坎卦,所以走上修行之路,这些人不辞辛苦到处求师访道(行人),要利益他们,唯有教导他们修持正法。
象辞的这个解释,进一步印证了从灵修的角度诠释蒙卦,符合古圣的原意。
再看九二爻辞: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爻辞的字面意思,有人翻译说:九二:教育包容,这是吉兆。娶迎妻子,吉利。男女能相配成家。
《象辞》的字面意思是:这个男子可以成家了,因为阴阳交会了。
这样翻译,看起来没什么不对,可是与卦辞和初爻爻辞合起来看,就显得怪气突兀,莫名其妙。
那么该如何理解呢?
包蒙,从卦象说,九二是下卦坎中的阳爻,被两个阴爻夹在其中,象征阳刚的能量被阴质蒙蔽,不得显现。坎卦的一个意涵就是“隐伏”,所以把九二叫“包蒙”。但这个九二到底是什么东西?从未有人明说。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老祖宗就有关于伏羲的不少传说,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传说是伏羲画了八卦。伏羲画卦最开始画的是一横画,那叫一画开天。这一横画就代表阳。也代表天。伏羲也叫庖义,或庖牺。有传说他是龙的形状。在周易里,乾卦的六爻被比作六龙,最下面那条龙好比还在地下潜伏着,所以说“潜龙勿用”。龙会潜伏在哪里呢?水里。九二不是在坎水中吗?但是当这条龙出来以后,他就会大展宏图,所以乾卦的九二爻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爻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利见大人”意思不是说去拜见某个大官,而是说这是向转凡成圣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九二为坎中一阳,我们还可以联想到老子的名言“上善若水”,这句话意味深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古代西方有一个古老的教派,叫艾赛尼派,他们的经典中高度赞美三位天使,一个就是活水天使,另外两个是阳光天使和空气天使。八卦中的坎水十分重要,这个水就是活水。我们可以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想到“天水一色”,思考天与水的关系,再从源远流长的黄河长江,思考水对大地对人的意义。
对应人体五脏的话,可以从坎想到肾,因为中医告诉我们肾属水,为先天之本;《说卦》告诉我们坎又为耳,正好中医又说肾开窍于耳。那么坎中一阳究为何物?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这都值得我们三思。
古代道家特别重视“先无一炁”,所谓“先天一炁”直白说就是吾人与生俱来的无形能量。道家还认为肾中所藏的先天能量(一炁),顺则生人,逆则成仙。意思是这个能量向下走就物化,成为男精女血,可以繁殖后代;如果逆向上行则气化,成为精气(炁),所谓“逆行”是修炼的结果,“喝令黄河水倒流”,不是神话,是寓言。道家的核心修炼叫做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但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永远找不到真相。这些方法自古只是口耳相传。所谓“传统文化”,是有一个不断传承的道统在,如同奥运圣火一样。
从包蒙,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题外话。但或许可以启发大家一些思考。
“包蒙吉”的一个意思是,行人开始了灵性修行的历程,即将打开内在的宝藏,见到原来隐而不显的自性,这很吉利。
要不是很吉利,估计老子就不会说“上善若水”这句话了。
“纳妇吉”怎么理解呢?从卦象说,九二是阳爻,好比是儿子,男大当婚,要给他娶个媳妇才好。好消息是这个未来的媳妇已经准备好出嫁了,又是在很有教养的门第。上卦中的阴爻六五便是。因为这一对新人很般配,所以说很吉祥。
“子克家”,意思是说这个儿子是个人才,他能担起成家立业的责任。从卦象说,九二居下卦之中,又是互卦震下面的那个阳爻,震为龙,为长子,所以有大丈夫气概,足以和六五匹配,承担家业。前面我们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说九二。他太不一般了。
在《滕王阁序》中有句话,叫“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物华天宝的意思是说这个东西是万物中的精华,是来自上天的至宝。
《西游记》里说孙悟空到了龙宫,拿到了定海神针。从此以后有了降魔的法器。禅宗有一句话叫“见性成佛”。子克家也可以理解为,当行人开启内在宝藏,就有了歇脚处,可以安身立命。这时候,“止于至善”才成为可能。
《象辞》说:子克家,刚柔接也。说明“子克家”的意思是阴阳双方已经接上头,碰过面了。
在这里我们应当重温一下《周易》的一个重要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都知道心猿意马的比喻,我们人生遭遇的种种烦恼种种苦难都与心的骚动扰攘有关,众生有永无止尽的渴望,贪欲,似乎永无满足之时;佛陀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真理是,放下贪欲渴爱才能离苦,而儒家的先圣告诉我们要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止于至善。说来说去都是说修心的重要。只有我们的心猿意马安稳了,我们的人生才能自在,消停。可是怎样让心安稳呢?不是我们想叫它安稳它就会安稳,好多时候,它根本不听我们的,好像一头野牛,难以驯服。怎么办呢?答案是:得按规律办事。按什么规律?就是《周易》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比如说,一个女孩子,十五六情窦初开,开始爱照镜子,爱打扮;十七八岁,二十岁,春心荡漾,开始悄悄与男朋友约会,这时候父母如果强行打压,不许她出门,会怎样?她会很痛苦,甚至很生气。甚至会有割腕跳楼之类的事发生。所以有句老人言,叫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明智的父母会想方设法给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才貌相当可以托付终生的女婿。女儿有了配偶,自己成了家,生儿育女,心就安了。
修行人安心的原理也是这样。要想安心,先得给心找到一个合适的、般配的对象(所缘)。心的最佳所缘最佳配偶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佛号”,有人可能会说“呼吸”,还可能会有许多答案,但很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各人的观点不一样,这个要自己好好研究。好比女孩子找男朋友,她喜欢的人对她来说就是好,如果父母或别人说那个男孩不好,她会难过,甚至生气。“我找朋友,关你们什么事?”但父母常常会放心不下,说那个男孩子明明不靠谱,不成器,怎么你就看上他呢?但女孩子太年轻时多半还没有经验,不会看人,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高低优劣好坏。
对修行人来说,择法就如女孩子择偶。《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前面五步,都与择法有关。佛法的七觉支中,念觉支后面紧跟着就是择法觉支。足见其重要。
但择法的难点在于,那个真正的正法可能你压根儿就不知道。或者你听过一个名字,可仅仅是凭主观想象认为它如何如何,实际上却根本不了解。好比一个女孩她从来就不知道有那么个优秀的男孩子,也没有人给她介绍,她身边只有同学啊同事啊,所以交往也只限于这些人。
假如一个人修行人对修什么怎么修还有疑惑,或者对于古代的一些重要经典还疑云重重,这时候,就应该提起警觉,可能自己的求道之旅还未结束。这时要对有关的新鲜资讯保持敏感,不要躺在信息茧房里睡觉。
再看六三爻辞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有人解释为:不要娶那个女子,她见到有钱的男人,就不能自律,失去节操。娶了她没好处。
对《象辞》的一个解释是:六三爻居于九二之上,这是以柔乘刚之象,象征着以女虐男,这是悖逆不顺的。
从灵修的意义上看,“见金夫,不有躬”,真正的意思应该是说,修道者在禅修时,如果用心不当,就得不到利益。“见金夫”的那个“金夫”,以世间法说就是有钱人,但从灵性角度讲是性体,也可叫乾体。行人看到内在的性体是好事周易八卦蒙卦启发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问题出在“不有躬”,“不有躬”意思就是失去正念,比如说打妄想走神,或进入昏沉状态说卦传坎卦,这样就得不到利益,所以说“无攸利”。“勿用娶女”就是告戒行人要注意避免这样的情况,时时刻刻保持正念,否则,你可能枉费功夫,得不到利益。修行人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很多。
象辞“行不顺”的意思是,本来应该阴随阳,心随性,夫唱妇随,现在阴凌驾于阳之上周易八卦蒙卦启发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弄反了。当心不再抱一守中,它就会到处乱跑,如同一个不守贞操小女子。这样的女子娶回家当然没好处。同样,一个收不住妄想心的修行人也很难进步。
看六四爻辞: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从卦象看,六四这一爻,它远离了九二和上九两个阳爻,不能与阳爻相合相应,所以说被困。
从灵性的角度看,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修行人在自己还未开悟时,就离开了师友,他的修行很容易陷于迷茫,失去信心,无法进步。更深的含义是,孤阴不生,修行人失去与自性的链接,心就无所依赖,修行就不得力。“独远实”就是阴与阳隔开了,就象一个女子虽然结婚了,但与丈夫两地分居,相隔很远,生活自然会困难。心为阴,性为阳,合则吉,分则吝。
看六五爻辞: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有人解释说:依附贵人、良师者百事顺遂,谋望可成。
灵性的意思是:六五,它是与九二匹配的,表示修行人的心已经有了归宿,因为找到了归宿,所以能安稳下来,变得越来越单纯、干净。虽然这个时候行人还在蒙的阶段,也就是说还未开悟,但已经走在正道上,这是很可喜很吉祥的。
“顺以巽”,就是说行人能抱一守中,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正觉,不离自性,如同驯服的动物,时时跟随着主人。
这是最要紧的修行。
再看上九爻辞: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为什么讲到“击蒙”呢?因为上卦是艮卦,艮卦反过来看就是震卦,上九便成为震卦的那个阳爻。震为雷,为动,“击”也是震动。
禅宗里面,有“当头棒喝”的教学方式,常用来对付那些硬头的学人。或者在举行禅七坐禅的时候,有人犯昏沉,这时主禅者会用香板击打。一个以棒喝闻名的禅师叫德山,禅门有“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棒喝这种规矩怎么来的?很可能就来自周易蒙卦的“击蒙”。击蒙是强刺激的教育手段,但目的是为了把行人打醒,而不是为了攻击或惩罚他。寇,是盗贼,昏沉掉举,妄想烦恼,便是窃取行人自性珍宝的盗贼。御寇,是指排除这些障碍、干扰。为什么说到寇呢?因为坎的一个象是盗,还有一个象是隐伏。我们可以想象盗贼偷抢了财宝,悄悄藏起来。
象辞说“利用御寇,上下顺也”,是因为蒙卦中上互卦为坤卦,在周易中,坤为顺。上下顺表示一阳之在上,为主导,三个阴爻在下,为随从。这可以说是“率性之谓道”的形象表示。
到这里,我们对《蒙》卦已经有了比完整而贯通的理解,对(艮)山(坎)水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完成这个过程,我们的心会从当初的兴奋与激动沉淀下来,回归平常。这时候,我们会淡淡的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但我们对古圣先哲的大智慧不能不生起深深的敬意,对他们利益后世的良苦用心也不能不从心底表示深深的感激。对群经之首的《周易》也或许会有刮目相看、相见恨晚之感。
最后,我们用陆游的两句诗来结束这次特殊的山水之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全文完)
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是如何组合的?
64卦每卦是由两个卦重叠而成。其中八个基本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每个单卦有三个阴或阳的爻组成。从下开始为初爻二爻上爻。
初爻代表地和10到20岁的年龄段;二爻代表人和30到40岁的年龄段;三爻代表天和50到60岁年龄段。上中下三个爻也代表天地人三才。
64卦是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卦组成。一个单卦三个爻,两个卦就是六个爻。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从下往上初爻至上爻分别表示年龄的一到六十岁。每一爻代表十年,六个爻就是60年(一个花甲子)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初爻为阳爻就称初九,初爻为阴爻就称初六。上爻是阳爻称为上九,上爻是阴爻就叫上六。二、三、四、五爻如果是阳爻就分别叫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二、三、四、五是阴爻分别叫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叫九我们就知道是阳爻,叫六我们就知道是阴爻。这样我们就知道那爻是阳,那爻是阴。我们画卦的时候从初爻二爻直到上爻按九是阳爻、六是阴爻,开始画卦,很快就知道是什么卦了。
山水之外的山水一一周易蒙卦别解(二)
我们再来看《蒙》卦的卦辞。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怎么理解以上卦辞呢?我们先看彖辞的解释: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卦的这个蒙字,令人想到蒙蔽、蒙昧,有人解释说:蒙即蒙昧,主回还往复,疑惑不前,多忧愁过失。还有人说:蒙表示智慧未开,蒙昧闭塞;犹豫不决,缺乏果断。这与“童蒙”的意思相合。
但“蒙”后面有个“亨”字,卦辞最后还有“利贞”二字,这与蒙有什么联系呢?前人多以占卜用语来解释,加上卦辞中有“初筮告”这样的话,似乎以占卜来解释很合理,但总览卦爻辞,这样的解释十分牵强。所以必须从别的思路求解。
从“近取诸身”的思路看,如上一篇中所谈,卦中艮与坎除了指代山和水外还有多种指代,如艮为手,为指,为止,坎为耳,为耳痛,为盗,为隐伏等等。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卷中有这样几句话:“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这几句话无疑是在讲灵性修炼的要诀,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思路:如果“蒙”卦的主旨是与灵性修炼有关,那后面的“亨”字就容易理解得多,亨字一般的解释就是亨通,通达,如果蒙是修炼方法,那亨就是修炼效果,这样就顺理成章。如《阴符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盲人与聋人都可以理解为一种被蒙蔽的状态,但盲人的听力往往特别强大,聋人的眼睛常常十分敏锐。这岂不正是蒙与亨之间的一种奇妙关联吗?
道家内丹派的南宗初祖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一文中写道:“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以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这里的“眼不视”“耳不闻”、“不从眼漏”“不从耳漏”是不是可以看作“蒙”的另一种表达呢?
关于“亨”的含义,我们看一下周易乾卦里对元亨利贞的一个解释:元是众善的尊长;亨,是美好的会合;利,是事义的和谐;贞,是成功的根本。
所谓“美好的会合”,在《周易》里指阴阳两仪的交会。从灵性修行的角度说,当一个人打开内在宝藏后,会有一个由后天返先天的过程,亨便是讲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即由原来的滞塞而变为通达,实现个体小宇宙与整个大宇宙的联通,这种联通如同手机网络从没有信号变为有信号,直到满格。这种变化也就是内在阴阳的美好会合。这样的理解与爻辞中的“纳妇吉”,象辞中的“刚柔交”完全吻合。
彖传说:“以亨行,时中也。”就是说内在的阴阳会合之后,修行才走上正道,因为这时候才好随时保持正念,抱一守中。
再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童蒙一般就是指还不懂事的孩子,不过一个尚未觉悟的人从灵性的角度说,也是童蒙。《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百姓也就是众人,众人的特点是整天向外驰求,凡事皆用耳目感官,只看现象,不识本真。“圣人皆孩之”,直白地说就是圣人把众人视为(还不懂事的)孩子。这里毫无居高凌下之意,重点是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对众生一种随顺与包容的态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同样是表示一个觉悟者随顺众生的态度,就是说不是导师去勉强一个未知未觉的人来修行,修道,是未知未觉的人主动来向导师请教,求法,这样才可加以教导。佛教有不请不说、不问不讲的规矩,孔子也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不是摆老师的架子,而是因为对真理的追求需要相当的根器,没有强大的热情与意志,很难坚持下来,抵达目标。勉强的施教往往适得其反。
彖传说“‘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意思是说灵性导师与学生之间要心志相应,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假如学生只是好奇,或执着于神通,或只是关心个人名利等等,而导师给他讲转凡成圣、内圣外王之道,那样的教学将是鸡同鸭讲,白费力气。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传解释说:“初筮告,以刚中也。”意思是,启蒙之初,导师教导弟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指示内在的真阳,自性,让弟子知道它在哪里,如何开发。这就是儒家“格物致知”的真义,就是道家的“下手功夫”!!!这个“刚中”,就是坎卦中的一阳,蒙卦的九二。因为阳性刚(阴性柔),又在坎卦中间,所以叫“刚中”。“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在学法之初,如果弟子不能学而时习之,踏实践行,而是喜欢玄想空谈,或心浮气躁,欲求速成,总是拿不切实际的问题再三向老师提问,这表示他悟性不够,方向弄错。一个真正的导师对这样的倾向会及时拨正,对他的不适当的问题不予回答。
彖传说:“再则不告,渎蒙也”,意思是灵性启蒙是神圣的事,如果变成一场空谈,戏论,那是亵渎,不可以这样。所以紧接着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养正是培养正念,正心,正气,启蒙的意义在此。圣功是说灵性启蒙是神圣的事业,转凡成圣的大事。
“利贞”的意思是说,一个修行人得法之后,最重要的是抱一守中,坚定不移。贞,就是坚守,专一,恒持,不动摇。
来看大象象辞: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是从卦象说的。但这个象并非死的,而是活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君子以果行育德”,有人解释说“君子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这样理解可以说是十分恰当。
综观卦辞,彖辞,象辞,一个基本的判断为,全篇都是与灵性启蒙有关的论述。“亨”是讲灵性启蒙的重要关节,即与宇宙本体的联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讲导师接受学生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学生主动请教,主动求法。“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讲灵性启蒙是严肃的,神圣的事,不能随随便便说卦传坎卦,变成一场闲谈,戏论。“利贞”,是说行人得法后,须坚定不移,勇猛精进,抱一守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彖辞象辞的解释正是围绕这一主线,彼此毫无扞格。如此一来,看似乱七八糟东拉西扯的一些文字,居然是前后贯通彼此呼应的一个整体。这样的神变,绝不是牵强附会所能达成,我们只能惊叹群经之首的不可思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