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乾卦九一 成中英:《易经·乾卦》阳刚精神的发扬——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
程中英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夏威夷大学终身哲学教授
黄天元,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关系学士,英国社会科学院全球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易经文明观:从易经到国际政治新思维》(东方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黄天元:你对文明的比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你的意思是说中国传统有时“太被动”和“无法改变”?
程中英:是的。在古代,有些乱世的文人,不求知见诸侯,只求乱世成全。这是很多文人的心态。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得不“韬光养晦”易经乾卦九一 成中英:《易经·乾卦》阳刚精神的发扬——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一定的可能条件下,也要实现从“韬光养晦”到“努力进取”的积极转变。从《易经》看,一种不断的创造,需要不断的鼓励和努力,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作为君子,我们必须不断发展。 《易经》讲的是阳气,也就是生命的精神。易经观察什么?观察天地间有人,人要弘道易经乾卦九一 成中英:《易经·乾卦》阳刚精神的发扬——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孔子有弘道之气。西方人是传教士易经乾卦九一,我们在传教,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教?历史上真正弘扬道的人很少。他们经常先问自己。为什么?因为外在的权威太强,对天地灵气的了解非常少。修行的目的还是只限于不求文达,我也不敢听,所以一旦有文达,我当然会感激不尽。
黄天元:变成了修行。
程中英:是的,不可能做到不断发展、自强不息、周易精神。
黄天元:我觉得你特别强调了“新理学”和儒学的“开放”。或许与此有关?
程中英:现在讲儒家,就是要发扬《易经》的阳刚精神,用积极的心态,真正的继续发展、发展、面对问题。中国只是不考虑它的问题在哪里。世界那么大,还有其他国家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明清时期,中国实际上实施了海禁。一个有前途的国王应该有一颗为世界着想的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你看有几个人说:我想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人?这个世界有多大?
黄天元:在中国历史上,首先是汉武帝使张骞下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后来,明朝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远见的壮举,就是充分发挥中国综合国力特别是道义优势,管理世界。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某些原因,这两大事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弘扬,没有作为国策代代相传,使中华民族失去了许多振兴的历史机遇。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易经》思想的阳刚精神,进取开拓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真正精神,没有得到不断的发扬光大,缺乏对知识和探索的追求。上次你在一个阶段讲儒学,大家都忽略了“知识”。就是这个意思吧?
程忠英:中国人似乎对这个世界没有特别的兴趣。另一种是不断反省自己,怕犯错,不求优点,但不求过错。过去的英雄往往被认为是高高在上的。尤其是宋代以后,宋太祖“一杯酒放兵”,徐达这样的人下场并不好。晋朝也发生了八王之乱。孟子最开始担心的利与义之争,现在都变成了利与利。我认为,自从秦始皇以来,大道已经失传,这是真的。春秋时诸侯争霸,曹操“带帝统诸诸侯”,齐桓公、晋文公,都是霸主易经乾卦九一,孟子懒得说话因为他们已经有自私的意图。孔子说,我们要“文武宪章,先人说尧舜”。以尧、舜、文武为政治楷模和楷模。一是为了正义而革命,二是为了实现世界的统治而牺牲奉献。这种精神是孔子当时提出的,后来失传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自秦朝以来基本上每况愈下。当然,中国的土地在增长,主要得益于外来势力的增长。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一点。除了汉武帝的西域扩张易经乾卦九一,明朝的版图和清初的版图都是原始力量的增长和自然力量的结果,但中国有没有真正整合过这些周围的部落,以便他们可以被我和文明使用。它的力量使它成为文明的受益者,使王权在阳刚之气的基础上真正发挥作用,使它成为一个受我们严重影响的文化环境,很少有人真正考虑这些问题。
黄天元:或许可以理解为:被动。
程忠英:从希腊亚历山大到罗马,西方人一直在追求扩张、扩张、扩张主义,而中国人似乎找不到一个基本的积极方面,非常被动。人不攻击我,我不攻击人,别人打我我就反抗,始终保持现状,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儒家字本有“软”之意,与“懦”字同处。人有很“软”的一面。 《易经》的阳刚之气在儒家思想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孔子提倡积极追求正义。他甚至让子路打了一个叛徒,说他建了一些宫殿,就像他是周王一样,可以攻击他。这个还是有点阳刚的,错的时候可以攻击,可以砍可以攻击。
孟子曰:“虽有千人,我必去。”这也是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也有软弱的一面,没有充分发挥《易经》的阳刚之气。因为《易经》有一个特点,强调阳刚之气,阳刚之气的发展引起阴柔的支持和充实,进而形成平衡。产生和谐,在发展中发挥功能的力量,形成和谐的身体。阴阳不只是平衡,而是相互支撑,相互结合,最终创新。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统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或生活。这就是周易的精神。
儒家并非没有阳刚之气。孔子在《论语》第十六章中说:“天下无贫,而无不平”,“无寡而无安”。因为,为了发展道德,应该能够“抚老”、“请近”、“来远”、“一来就平安”等。可惜儒家后来很少在政治上发挥这种精神。阳刚之气少,阴柔之物多,因此被动,缺乏开拓精神。宋、明、清都是。
本文节选自《易经文明观:从易经到国际政治新思维》(东方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易经文明观:从易经到国际政治新思维》是世界著名哲学家程中英教授及其弟子黄天元博士的最新著作。作者提出《易经》是中华民族的《创世纪》,《易经》是中华文明观,是“卑微的文明”。我们要文明互鉴,不要文明冲突。弘扬《周易·千卦》的阳刚精神,从“韬光养晦”到“努力奋斗”,以古建文化的“一带一路”助力实现“中国梦” ”,也将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永久。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将千年易经哲学应用于国际关系领域的理论著作,是对“开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问题的回应。作者指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活水之源”,《易经》也将成为开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活水之源” 作者提出了“知易行”、“道德力量”、“儒家全球领导力”、“和谐辩证法”、“易经天下”等新话语。医生就中美兴衰等问题展开了文明对话。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题词“易经文明观”。纽约州立大学高级教授熊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