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中的月相纳甲法,你知道吗?
上回说到,《易本命》中的八卦配数,其实就是后世京房等人使用的八卦纳甲之法。巧的是,在《周易参同契》中,还记载了一种月相纳甲法,是在八卦纳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八卦与月相对应起来。
一、八卦月相纳甲法
《周易参同契》中,是如此描述这种月相纳甲法的:
“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参同契.药生象月章》
具体的对应方法是:
坎卦纳“戊”四象生八卦中的三才,象征月亮;离卦纳“己”,象征太阳。在古人的观察中,太阳和月亮绕着地球旋转,日月的不同时间和方位下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变化。
震的卦象就像是初三的月亮,晚上正好从西方庚位升起,因此震卦纳“庚”,庚位西方。
兑的卦象就像是初八的上弦月,晚上正好从南方丁位升起,因此兑卦纳“丁”,丁位西南。
乾的卦象就像是十五的满月,晚上正好从东方甲位升起,因此乾卦纳“甲”,甲位东方。
巽的卦象就像是十六既望之月四象生八卦中的三才,凌晨正好从西方辛位升起,因此巽卦纳“辛”,辛位西方。
艮的卦象就像是二十三日的下弦月,后半夜从南方丙位升起,因此艮卦纳“丙”周易参同契中的月相纳甲法,你知道吗?,丙位东南。
坤的卦象就像是三十日月晦时的月亮,隐藏在东北方无法看见,因此坤卦纳“乙”,乙位东北。
八卦月相匹配法
在月相纳甲法中,月亮在不同时候出现的方位和展现的月相,都与卦象达到了惊人的吻合。
八卦之象与月相、天干、时间、空间完美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人不由讶异于这种构思的鬼斧神工。朱熹就曾经对《参同契》中这种月相纳甲法表示了惊叹:
《参同契》取易而用之,不知天地造化如何排得如此巧。所谓“初三震受庚”,“上弦兑受丁”周易参同契中的月相纳甲法,你知道吗?,“十五乾体就”,“十八巽受辛”、“下弦艮受丙”,“三十坤受乙”,这都与月相应。初三昏月在西;上弦昏在南;十五昏在东,十八以后,以息视之四象生八卦中的三才,至三十晦日光尽都不见了。(《朱子语类》)
二、先天八卦与伏羲先天图
仔细观察上图,大家很容易就发现,在月相纳甲法中,八卦与天干的组合仍然与《易本命》完全相同,也是乾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
八卦纳甲:卦与天干五行的匹配
但是,如果按照八卦所分别对应的月相按顺序来排列,那么各卦的排列顺序就与《易本命》有了明显不同。
将八卦按月相圆缺变化的时间顺序排列成一个圆图,就得到了传说中的“先天八卦”方位图:
先天八卦方位图
历来有很多学者认为,先天八卦图是邵雍自创出来的,虽然不管是邵雍本人或是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否认了这一点。
《宋史.邵雍传》称:邵雍“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认为邵雍从他的老师李之才那里得到了先天八卦图。而李之才的师承则不仅可以追溯到陈抟老祖,而且在陈抟之上还有更加古老的源头。
朱熹也说:“《先天图》直是精微,不起于康节(邵雍),希夷(陈抟)以前原有。只是秘而不传,次第是方士辈所相传授底。”
朱熹所说的那些私底下互相传授先天图的“方士辈”中,便包括了《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这位被号为“万古丹经王”的著名方士。
而魏伯阳本人,在《参同契》中则坦率地自承“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也说自己是有所师承,并非原创之人。
那么,先天八卦图究竟起源于何时?
按照邵雍等人的说法,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是传说中那始画八卦的伏羲所创。
我们前面说过,《易本命》中的八卦配数之法已经非常古老,应该在春秋之前便已经产生。那么,抛开伏羲画先天八卦这个传说中的神话成份,有没有可能,先天八卦与《易本命》中的八卦配数同样古老,甚至更早呢?
三、先天八卦配数
按照邵雍的解释,先天八卦也是配数的,它们的顺序是: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八卦配数
这八个数字是以什么规律与八卦匹配起来的呢?
邵雍同样给出了解释。他解释的依据是《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雍认为,这一段话说的其实就是先天八卦的生成之法: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观物外篇》)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生成图
从邵雍的解释图示中,我们不仅很直观地理解了《系辞》中的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的生成关系,而且很容易地就得到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八卦配数。
朱熹对邵雍的解释表示完全认同,因此在《易学启蒙》中重申了先天八卦的生成方法和八卦配数:
“太极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为一画者二,是为两仪,其数则阳一而阴二……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二画者四,是谓四象,其位则太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其数则太阳九,少阴八,少阳七,太阴六……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三画者八,于是三才略具,而有八卦之名矣,其位则乾一,兑二、 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易学启蒙》)
我们发现,先天八卦的配数思路是非常清晰和简明的,相比之下,《易本命》中的八卦配数却使人有些摸不清头脑:它们是按照什么原则匹配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