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妙门”由起序
一元之数,万物开泰
“妙门由起序
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河内郡开国公上柱国太清观主史崇等奉勑撰
夫至道难究,虚皇不测,虽无为无形,而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也,忘功用而起视听;
有情有信也,孕生灵而运寒燠。乾坤得之以开辟,日月得之以贞明,天子得之以致理,
国祚得之以太平。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也。若乃虚空自然,变见生为,凝灵结气,
化成圣人,即元始天尊之谓也。故经云,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又云,恍惚中有物,恍惚中有象,杳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又云,元始者,道之应化,一之凝精,因气感生,转变自然。此既不由胎诞,因经姓系。
夫有天地,方有人焉;有人焉,方有氏族。天尊生於混沌之始,何宗祖之有乎?
其後改号示变,应迹垂灵,托胎洪氏之胞,降形李母之腋,盖有由矣。
然五身既分,三代斯别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妙门”由起序,随机应物,拯溺安危,汲引群迷,财成庶族,慈悲覆焘,难以胜言。
所谓真身者,至道之体也;应身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也;法身者,真精布气,化生万物也;
化身者,堀然独化,天宝君等也;报身者,由积勤累德,广建福田,乐静信等也。然元始天尊、
太上道君、高上老子应号虽异,本源不殊。”(《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太平部)
《崆峒问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是为天宗。”(《崆峒问答录》)
一元之数,万物开泰由上可知从大道演化开端而来
同样也是气功术语,有两种解释:
(1)、指宇宙的开始和人在未出生前的混沌状态。《关尹子•二柱》
:‘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执爱之以合彼之形,冥观之以合彼之理,则众存焉。
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以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2)、谓世运时会之数。《皇极经世》:‘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
十二会为一元。‘仙家引申此说,谓人能得一元者,可享长寿之运。《玄珠心境注》
:‘世有得之一元,便能艰苦寂寞,冥心练形,自然神凝形释,骨肉都融。
两仪:两仪之数,混沌未开
“混元之时,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
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四十八万卷。
一卷有四十八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
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蒙,置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东西,开暗显明,
光格四维上下,内外表里,长短粗细,雌雄白黑,大小尊卑,常如夜行。
太初得此老君开天之经,清浊已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即分,
从此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
下照闇(闇,读an,汉字,多音字。有缄默不语,晦暗,了解,忽然等意义)冥。
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
名曰人也。
天地即空,三分始有,生生之类,无形之象,各受一气而生。
或有朴气而生者,山石是也,动气而生者,飞走是也,精气而生者,人是也,万物之中,
人最为贵。太初一治至于万劫,人民之初,故曰太初,是时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识名。
太初即殁(殁,mò形声。从歹从殳。“歹”表示“割肉裂骨”,“殳”意为“击打”
(殳为古代的一种击打兵器)。“歹”与“殳”联合起来表示“击打以致死”。本义:死于非命
(未及寿终而死)。)而有太始。(《太上老君开天经》:《万历续道藏》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妙门”由起序,《云笈七签》
卷二)
”
两仪,两者二数也,二者均衡也,仪者“神”也,“神”者仪态万千之谓,中国古代哲学名词。
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
两仪总共有七种说法:天地、阴阳、奇偶、刚柔、玄黄、乾坤、春秋。
两仪在《易经》中指阴(- -)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但是多数指的是阴阳的含义。这些说法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都是一样的,
都是指具有两种对立性质并能化生出其他东西的事物或者事务的品格,
他们都是从太极划分出来的。显然,阴阳的概念并不是易经的原文来出来的。
是后世的易学家总结提出来的。阴阳学说大概是在战国时期提出来的。
三才:三才之数,天地人和
“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明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太平经》太平部)
三才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
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宇宙模式,
它把天、地,人看成是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并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应用到各个领域。
这三大要素的功能和本质,人们习惯用天时、地利、人力(或人和)这种通俗的语言
来表述它。
四象:四象之数,待于生发
《淮南子》提到五龙之一的黄龙位居中央,乃四兽之长。(《淮南鸿烈解》太清部)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从卦形上看,就是在两仪的阳爻上再分别生出来一阳或者一阴。
这样就形成了成为老阳(太阳)少阴。在对立面的阴爻再生出来一阴或者一阳,
(成为老阴,或者太阴)和少阳。所谓的四象,就是象征着春夏秋冬,或者金木水火,
或者东南西北都可以。四象的实质就是说明着在阴阳的基础上生出新的阴阳来,
象征着阴阳的进一步变化。四象源于中国古代星相学,
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
以一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四象”作为方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
:“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
:“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五行:五行之数,循环相生
《阴阳五行论》:“阴潜阳内,阳伏阴中,阴得阳蒸,
故能上升,阳得阴制,故性下降。阳蒸阴以息气,阴凝阳以澄精。日月升降,
乾坤交泰,而万物成焉。”接着说:“阴阳自少至老而分为五行,少阳成木,
老阳成火,少阴成金,老阴成水,参而和之,而成夫妇。火性炎蒸,木性劲直,
金性坚刚,水性润滋,土性和柔。故木以发之,火以化之,水以滋之,土以和之,
金以劲之,故得品物成焉。”又说:“五胜者,皆以生我为利,尅彼为用,利用相乘,
故有成败。经云:五行相尅,万物悉可全云。动静者终始之道,聚散者化生之门也。
阳其动乎,阴其处乎,动以生之,静以息之,淳阳不生,淳阴不成,阴阳更用,昼夜相资,
昼日行阳,夜月行阴,阳养于阴,阴发于阳,而明生焉。
……故阴阳不交,万物不成,纯阳亢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则日月无光,草木以这焦枯。纯阴滞畜,
则霖雨-霪,水淹以之漂荡。故阴阳相磨,天地相盪,震而为雷,击而为电,鼓而为风,
结而为雹,蒸而为云雾,液而为雨露,凝而为霜雪,和气为民人,偏气为禽兽,
杂气为草木,烦气为虫鱼。”(《云笈七签》卷九十三《阴阳五行论》太玄部)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
: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
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
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
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
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
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
到汉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赋予道德含义,认为木为仁,火为智,土为信,金为义,水为礼。
六合:六爻之数,发展变化
六爻是中国传统占卜方法的一种,往往和八字等同论:
辞海称:六合乃东、南、西、北、天和地,意指天下。
六合是指地支相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爻是我国传统预测方法的一种,往往和八字等同论。
叫六爻基本是民间普及的叫法,它的别名还有“火珠林预测”“纳甲预测”“周易预测”等,
书本上多称之为周易预测。
六爻所以叫六爻基本上是从形上叫来的。卦成后,它有六个爻位,由于动静不同的原因,
变化也就很多了。易有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爻。卦因为爻动又分主和变等,
所以六爻的演化的繁复是不逊于八字的。六爻成卦的方法也交多,在高手处更是随意而为。
如:金钱起卦,以蓍草起卦,声音起卦,名字起卦,方位起卦等等,凡成有数,尽皆可为,
依照成卦的显示,从象理数占上入手,依爻与爻间的生克制化就能推算天地人间任何事物了。
七星:七政之数,吉星照耀
“开经无上妙品灵章
稽首太上尊,归命礼北辰。仰启二尊帝,朝现七元君。经始蜀都出,道为天人根。消灾解危厄,保命守玄真。南陵三千使,北斗七千神。俱来卫法座,同入清净门。臣今至心诵,道炁自然存。
太上老君在永寿元年正月七日下降蜀都,授与天师张道陵《北斗延生妙经》,未悉其章,复授长生妙诀。”(《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洞神部本文类)
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道教称
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
: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
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
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使——玉衡、开阳、瑶光。
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八卦:八卦之数,无穷无尽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
;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
(注:因条件限制,不能完成名称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
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
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
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
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
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
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
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
;坎卦,正北;艮卦,东北。
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
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后天八卦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
离九。
九宫:大成之数,蕴涵凶险
九宫者,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奇门遁甲以之为地盘也。
纵横十五以布势,二至还乡之所依,九宫乃奇门式盘之根本也。
上承八门九星,环绕八诈神君,列布三奇六仪,故九宫为后天奇门格局之承载体,
为形为基,地承万物而载天也。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
“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
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
故《星经》曰‘天一’、‘太一’。
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
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
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九宫之道,通天彻地,变化始终,凡性命之道、
天人之理,无不尽涵其中。能识奇门九宫神韵,则知奇门之奇,实不离九宫之正;
而奇门之神,亦于九宫寻常之形中而藏也。遁甲之隐显、奇仪之进退、星神之出没、
八门之开阖,无不本九宫而定也。昔大禹治水,布九宫以摄斗,衍九畴之文,大水由是而治。三皇五帝治世,无不本乎九宫之法则,此奇门九宫之大用也。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莫非九宫之对奕?千军万马,须入九宫疆场,而后乃可高奏凯歌也。
欲入奇门而识遁甲,岂有不从九宫立定根基之理?
净明道的“净明”二字的则全面解释联系了这些相关问题(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九宫),
据《玉真刘先生语录》内集称:“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
刘玉认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本心以净明为要,行制贵在忠孝”。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亦称:“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染,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升真之路。
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为之必要。”
净明道提倡修炼首先要达到内心一尘不染、不触之思想境界的必要性,忠孝则是日常行为活动的准则,
二者缺一不可。倡言净明:旨在教人清心寡欲,使心念和行为符合封建伦理规范,做忠臣孝子良民。
根据净明大道说胡化俗述如下:
净明大道说胡化俗述
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黄八,在人为丹元绛宫。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明此理者,净明也。清则净,虚而明,无上清虚之境,谓之净明。中黄八极天心也,丹元绛宫人心也。故天立中黄八极而报无上之本,人当忠孝而答君亲之恩。忠孝,大道之本也。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不务本而修炼者,若太匠无材,纵巧何成?惟有大舜比干,不修炼,力忠孝,不求道,道自备。下则豺狼有父子,蝼蚁有君臣。物且尚能忠孝,况于人乎?况于法子乎?净明大道同理,同源不同形。同理者,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同源不同形者,是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中,惟人最贵。不忠不孝,不如豺狼蝼蚁乎。不能净明者,不如蜣蜋饮露乎。物得忠孝大道体,法子夫岂不知。吾奉太上,设忠孝大道之门,甚易知,甚易行,勉而宏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道成,信斯言也。直至净明。
净明道法说胡化俗述
无极无形大道,道生一,一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中黄八极九宫也。道立其中黄,法布于八极。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相为表裹者也。正道在于内,布法治其外。一正八治,天清地宁。释曰:
无极清虚曰净明,道在其中日中黄。法布八方为八极,会四象,朝三天,曰三五飞步。正其内,治其外,曰正一斩邪。法子欲治其外,先正其内。欲正其内,先去其欲。无欲而心自正一,正心而道法备矣。
净明法说郭璞述
无极而太极,无极者净明之谓也经云:无名天地之始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有名万物之母。故自太极判,两仪立,人斯生,而人于天地间为最秀,此所以并天地曰三才。然后天地以好生为心,则人体天地心为心。先天之世,人心与天地一,清静而无为。中天以来,无者不能,不显于有,而净明之教犹未甚泯也。后天之后,有为者葛殊千致,与夫无名天地之始者异矣。太上推好生之德,悯人生之不齐,不得不彰其法则,垂慈立教。夫法者,律也。律不善以归于善,律不仁以归于仁,律不忠不孝而归于忠孝。净明者,太上授之于日月二君,二君授之于许太史,许太史复宣布而流传之。凡吾法子,行积莫大,方遇至教,其当守律勿失,仰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奉而行之。回后天而先天,复有名而无名。殆犹日月晦而明,天地夜而旦,四时冬而春,道在其中。净明之教,周流八荒。虽许太史道尊德贵,功盖九州岛。而吾法子,功成行满,洞隐玉真,备符净明,无为一也。
(《净明忠孝全书》太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