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就是和道的关系

太极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就是和道的关系

1.太极文化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太极拳是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文化内涵等在武术中的体现。太极源于《易》。作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万物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生三”。天地万物的演变发展、变化越是伸展,就离“道”越远,而最后仍然要返回于“道”。我们从“曰道”、“曰大”、“曰逝”、“曰远”、“曰返”来看,道似乎是在说明世界是一个顺进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天地万物由道而生,但最终又仍然要回到它的起点——道。也就是说,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

有与无、阴与阳的转化过程所形成的轨迹也是一个圆圈。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七十章)。因此就又形成了一个有无虚盈转化的圆圈。太极图也是一个阴阳转化的圆圈,既然天地万物和道的关系是一个互相转化的圆圈,就是万物“生生不息,永不穷殆”的最佳图式。《易经.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并指出“生生之谓易。”就是说易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衍生变化,于是得出了一个生衍过程:从低级的胚胎到双鱼形的新生命,从阴

阳对称到八封推演,实质是一幅宇宙发生图——太极图。

太极拳以点为中心化圆的功夫打法应当是圆弧运动,作为武功动作要求和运行轨迹,这是对“道”运行规律的哲学思想的扩展和延伸。将太极应用于拳技,太极图也成了太极拳的图徽。在这个图徽模型的指导下,使太极拳的运动方式和路线也成为曲线、弧线和圆线。可以说,以腰为轴心的轮动,无一不贯穿着圆、弧的运动。随着动作的变化形成了“大弧带小弧”,“大圆套小圆”,或者平圆、立圆、八字圆等各种圆弧运动。有人说形意、太极、八封的身法都是“圈儿”,这是有道理的。

太极是螺旋抽丝劲,这遒劲使力量浑厚充实是以柔克刚的特殊要求从技击上进攻时旋转前进,使力量更稳重,而且不易被对方擒抓住,防守中的接触化解,弧形(或环形、圆形)化力及消卸牵引等都是运用圆、弧的形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使受力面积增大,延长力的作用时间,恰到好处的升华到“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太极包含了阴和阳,包含了宇宙万物,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其中。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是用简单的言语可以表达出来的太极二仪四象,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哲理、真理、原理、道理······

有人说太极拳是太难拳!这一点没错,太极拳想学透是不可能的···即使用几辈子!

太极拳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不言而喻!

2.太极拳与中国文化

“太极”理论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太极”理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总代表。(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中的五行学说和八卦学说均是对太极学说的再解释和充实,仍然在太极理论的涵盖之中。)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每一方面。无不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指导下而取得辉煌成就的。《易经》是太极理论的经典著作。《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又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生生之谓易”“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拳正是在《易经》理论的指导下,自觉不自觉地总结与完善发展的,所以研究太极拳原理必须从《易经》入手。

所谓“河出图太极二仪四象,洛出书,圣人则之”乃是假托龙马,神龟背负而出之说,增添一些神秘色彩罢了。

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宇宙和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认识宇宙与自然的模式与方法。远古的圣贤发现用图像这种论述天理与自然规律的方法既简单明了,又便於保密与传授,所以又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发明了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八卦图等哲学图像,用这些图像记录上古文化的思想资讯。河洛图中的数理与象理,八卦中的阴阳互变之理,阴阳鱼太极图的转化之理是对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囊括与浓缩。

天体运动产生阴阳两气,两气本为一气之变化,气的变化循环往复,阴阳交替,平衡发展过程称为“天道”,古人用 “ - ”与“--”或阴阳鱼体现出来。太极学说把我们引进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要想明白古代哲学的确切含意以及源流与发展变化过程,必须先搞清“太极图”的历史原貌。

由於古人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理论,所以把太极阴阳学说运用到人的身上就显得容易,明白,方便的多了。原本是自然气象变化的原理图,用到人这个小宇宙,小天地的身上,则产生了人类的太极运动。

3.为什么说太极拳是传统文化的特点

太极生四象_太极二仪四象_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动图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因为太极拳首先是一门武术,功夫,搏击术等之后才有机会探讨传统文化。很多人说太极拳慢 太极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就是和道的关系 ,可以静下心来,可以修身养性,其实都是吹牛逼的。太极拳慢是为了体会拳法、身法、发劲,然后静下来是为了更加专注,不是在哪里瞎划拉。

传统文化包涵很多,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在生的过程中有风、有雨、有波折、也有成功的喜悦,就像人生一样。太极拳的修炼也类似,练拳、站桩、不断体会劲力,就好像身体重新长了一遍一样。这就是传统文化。

说的不好,勿喷。不喜欢,可以通知我删除。

4.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吗﹖

当然是啊!

太极拳

中国传统武术中,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的拳术。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动图_太极生四象_太极二仪四象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中国六大太极拳流派中,河北邯郸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是在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北京吴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基础上形成,河北保定孙氏太极拳源于武氏太极拳。故多认为陈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的最早雏形。但仍存在部分争议。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有谁知道什么是太极,要详细解说的太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

太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初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与八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关于太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解释: (1)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

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动图_太极二仪四象_太极生四象

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

浑沌之物即是汉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斌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

这种观点在两汉较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 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大极。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 太极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就是和道的关系 , “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

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 (3)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

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

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

太极二仪四象_太极生四象_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动图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据《黄氏逸书考》本)崔憬对大衍之数的论述及其太极说,不以不用之一为虚无实体,以四十九数未分为大极,并且认为八卦涵蕴在大衍之数中。 此种观点,在易学哲学史上有其重要意义,为宋易将汉易的宇宙生成论转为本体论提供了方法。

(4)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

a、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

并认为在人则“心为大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b、以朱熹为代表太极二仪四象,以理说太极。

“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太极图说解》)“太极者,其理也。

"(《周易本义·系辞上》)太极乃天地万事万物之理的总和,而在具体的事物中也有太极之理。故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朱子语类》)c、以张载“一物而两体,其大极之谓与?”为代表,认为无有阴阳,其合一则变化莫测,其对立则相互推移,以此说明太极乃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王夫之阐发张载的学说,坚持以对立统一观说太极。

断言太极和两仪是体用关系,非父子关系。并认为太极为阴阳二气合一的实体,此实体自身具有运动的本性和变化规律。

且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一切现象都是此阴阳统一体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了以“太和之气”为世界本原的思想。

太极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

pro
专业风水布局,请联系在线客服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风水理论体系。

风水大数据

更多
  • 最新文章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