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勘舆术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气”
说说清明节的风水吧。 但首先,我必须声明,我不是在宣扬迷信或唯心主义。 目的是让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古代堪舆(俗称“风水”)的常识,大家不要当真。
中国古人讲究风水,观语艺术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气”。
什么是“气”? 这在测量艺术中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 我想真正能够理解或者愿意理解“气”的来源是什么的学者并不多。 我也不懂,假装懂。 如果借用中国古代测量艺术的概念来形容,“气”是一种存在,是万物之源,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形成的。 即父之干阳之精与母之坤阴之血,精血合而生人。 而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气”散了,“聚则生,散则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靠一口气活着”的说法。
“气”分为生气和死亡两种,表现出阴阳之别,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 风水宝地是元气之地,得元气的地穴是活穴,可以遮蔽子孙后代,是可以保国泰民不亡的龙盛之地。 这也是古人乃至今人花大价钱聘请测量师(俗称“风水先生”)寻找风水宝地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他为什么能开明朝,当上皇帝? 朱氏家族拥有277年的皇室历史。 民间传说,是因为他祖坟安葬,父母安葬于风水宝地。 地方。
图:安徽凤阳明皇陵
明代“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真卿所著的《建生夜问》记载:“皇帝(朱元璋)父母兄弟相继病亡,家贫无力。有棺材。回计,留皇上看尸。骤风骤雨,天色昏暗,再看胜于光,地裂尸成坟。 这个记载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就是朱元璋放下扁担。 尸体裂开的地方,就在龙脉之上。 因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因而“地上立坟”,朱氏后代有皇命,从此风流三百年。 于公元1644年病逝,因皇气不足中国古代勘舆术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气”,龙脉受伤。
吴晗的《朱元璋传》又制造了上述“野闻”,意在解释“平地筑坟”的迷信现象。 我在树下瑟瑟发抖。 到了吃饭的时候,雨停了,我到山坡上一看,发现尸体不见了,大吃一惊。 原来是山坡松动,一场山洪冲走了坡上的泥土,正好把尸体掩埋了。” 吴晗是明史专家,是“无产阶级学者”。 他大概知道,野谣是附在理论之上的,不符合毛泽东的无神论,所以才想出了“山洪论”。 虽有理却无理,不如许贞卿的记述有趣。
其实,朱元璋本人是客观的,他否定了民间传说。 朱元璋的父亲朱无四(朱士珍)死后不到十天,他的母亲又病逝了,随后他的弟弟、嫂子、侄子也纷纷倒地。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正正四年,大旱蝗灾,大饥荒,太祖十七年,父母兄弟相继死去,穷不能葬。杨陵也。”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父母风水之地并非巧合,而是乡绅刘继祖心疼他,动了他的慈悲之心,为村里的乡亲着想,并非巧合。朱家的“天葬”。 因为这件事,朱元璋称帝后并没有忘记恩人。 刘继祖虽已死,但仍受封为官,并下诏追谥为“益会侯”,以表谢意。
风水宝地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如此神迹,穷困潦倒被迫出家的朱元璋竟然能赢得万年? 发大财? 根据古代的观鱼术,它的功能是通过“气”来完成的。
中国古代风水学鼻祖、晋代大学者、山西人郭璞(公元276-324年)在其《丧葬书》一书中阐述了归纳原理和作用关系。 《葬书》云:“葬者乘气。夫之阴阳气化为风,升为云,落为雨。行于地,则为气出则生于万物。凝为骨,死后独存。故葬者,归气而入,是阴生法。曰:气感应鬼人福。是因为西有铜山崩塌,东有灵钟应声,春有树木开花,房有栗子发芽。 ,因势止,古人聚,不散。 行动让它停止了。”
这段话也是中国古代测绘舆论艺术的理论基础,文字晦涩难懂。 其实不用大家什么都懂,知道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就是选择一个有生命力的地方安葬,也就是所谓的风水宝地。 人是气的产物,人体是由气凝聚而成的。 人一死,气散尽,只剩下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 将白骨埋葬在热闹的地方,死去的白骨会焕发新生,灵魂也会得到升华。 人都是父母所生,就像一棵大树,父母是“根”和树干,子孙是父母在世间的“枝条”。 当父母的尸骨在地里复活,“本”就会生机勃勃,与“本”相连的“枝”也会大有裨益,枝繁叶茂,福气长长。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郭璞把“西崩铜山,东应陵中”的故事拿来论证。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未央宫前悬挂的一口大铜钟有异象,莫名其妙地响了起来。 刘彻急忙派人找到懂天文不懂地理的东方朔询问缘由。 《汉说·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闻铜者为山之子;1993)西汉初赋赋作家。有点像纪晓岚晚清,机智敏捷,善于察言观色,常在刘彻面前谈笑风生。铜铃为山之子,山为铜铃之母。。三天后,他的话果然应验了:“南郡太守留了三天,上书说山崩将延伸超过二十英尺。”
图:凤阳明皇陵前石刻神道
在这里补充一句,因为有“归纳”二字的存在,过去民间有一种“洗骨葬”。 如果家人生病或家中发生灾祸,则认为是死去的祖先造成了灾难,风水不吉利,骨头不干净。 于是又把墓挖了,把骨头取出来,用清水洗净,越白越好,取名“楚冲”,然后又安葬在吉祥的地方。 这种葬法过去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浙江开化。 据清朝乾隆年间的《开化府志》记载,当地的彪马人在家中死后,先将其埋葬在家中,每天用开水浇在身上,等到尸体腐烂后,取出,刮去腐肉,洗净骨头。 用缎子包裹它。 然后他绕着骨头跳舞,把它们放在家里三年,然后把它们埋在地下。 如果家里有人病了,骨头又要拿出来,说是附有鬼,要重新洗。 在贵州地区的苗族中,曾有这种埋葬方式,称为“洗骨苗”。 这种奇特的葬法的存在,正是郭璞在《葬书》中解释的感应原理,“生者气凝,凝者成骨”,“气感而生”。回应鬼和人”。
一旦找到风水宝地,即“寻龙”成功,选穴安葬必须“空”,否则也会影响后代的发展。 “寻龙”看山,“点穴”看地势,龙主形,穴主气。 什么是洞? 是陵墓中安放棺木的地方,皇帝的陵墓叫地宫。 有龙之处必有坑。 如果因为筑洞而破坏了地球的大气层,那这块风水宝地岂不是白选了? 因此,对于墓葬的方位、深度、埋葬时间、墓葬移动等,各有说法。 应注意的是藏风聚风,前呼后应,相交分明,左右相助。 弓”;前面是“朱麻舞”,后面是“玄武垂头”。这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都是古代侦察术中的名词,它们是总结一下山地地形和周围环境的特点,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够了,但太复杂了,没必要去查。
古人认为,生与死是辩证关系,生与死同时存在,只是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已。 疑后人以黄帝名义所著《黄帝葬经》云:“正月,气在秭归出天子的祖坟风水传说,死气在无丁;二月,气在丑根,死气在魔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代风水师们随身带着一个罗盘,用来确定方位和时机。 就像现代商务人士的笔记本电脑一样,是测量的必备工具。 罗盘可以用来判断龙脉的走向和怒气的强弱。 如果埋在不好的位置和不好的时间,那就不好了。 “任何不吉祥的葬礼,都会导致后代穷困潦倒。”
图:指南针样式1,古代测量员必备工具1
图:指南针样式2,古代测量员必备工具1
有一个民间传说非常有趣。 郝处君在武则天当政时为官下人,死后被开棺重罚。 据说安葬地点有问题。 郝初君下葬后,有懂风水的人路过郝氏墓地,看到后感叹道:“下葬龙角,棺木必断。” 后来,郝氏子孙犯罪,惩治了九族。 昊也逃不过地下的劫难。 不出所料,武则天派人挖了他的坟墓,撬开了棺材,砸碎了。 历代帝王不惜花费巨资,为的就是选择一块能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保护国家运势的风水宝地出天子的祖坟风水传说,并作为国策加以议论。 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到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福临,无一不重视到寿宫(陵)的选址。
下葬后不可大意,要注意保护地气和龙脉,并用厚土封住,以圆堆“蓄金”,以免泄气。 正因如此,在中国古代,挖人祖坟、断人龙脉,故意干坏事的事件不计其数。 盗墓之所以被世人视为断子绝孙的行为,也是因为祖宗的地气被泄了出来,所以他们恨得咬牙切齿。 白骨埋好后,不可轻易移动,否则会破坏风水,不能发财。 例如,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后,首先想到的是将父母兄弟嫂嫂迁坟,重新安葬在豪华的棺材里。 查看。 刘基回答说,山河之气不能动,动了风水也不行,会断朱家的龙脉。 迷信的朱元璋放弃了重葬的念头,选择在原址上修建一座大型帝陵。
张廷编着的《明代山陵史》记载了这件事,“太祖来至郝氏,议重葬未成。因增土培印,王文、王文等二十人刘英因陵年老,被人看守。洪武二年,建议称英陵,后改称黄陵。 为此,凤阳明皇陵没有地宫,这在历代皇帝陵寝中也是少见的现象。下葬时连棺材都没有的姻亲被封为官贵人,几天没吃饱饭的朱无四成了神王,被追封为“皇帝” Chun”,寺名仁祖。
风水与子孙兴旺的关系有科学依据吗? 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N遍了,不用我多说,信不信由你。 许多人持否定意见。 在我看来,有真有假。 太主观了不好,反而成了迷信。 凡是发了财,做官做皇帝的,都会说祖上葬风水宝地,这是一种眷恋。 其实,他向世人说明的身家之谜,是掩盖敲诈勒索和滥杀罪的借口。 而有些倒霉的后代,也不一定是风水不好的。 唐朝的郝处君遭遇掘墓砸棺之祸,并不是因为他葬位不好,压了龙尾,而是因为他是唐高宗李治的旧臣,而他生前极力反对武则天。 毕竟,人死后可以为所欲为。
图:凤阳明皇陵前地面建筑
朱元璋葬父于风水宝地,民间也有这样的传说。 雨停后,朱元璋匆匆离开避雨的庙宇。 等到现场一看,破了,父亲的尸体已经不见了。 哥哥赶回来商量怎么办。 一位老和尚恰好路过,大吃一惊:扁担与朱元璋的身子,正好结成了一个“天”。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又侧身了,更严重了,又成了“公子”。 “天子”还活着,此人必定弥足珍贵。 果然如老僧所说,朱元璋后来当上了明朝皇帝。 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朱元璋之所以能建立明朝,是因为他与孟人、张士诚、陈友谅等人征战,“立马得江山”。 然而,朱元璋的祖坟却安葬在风水宝地。 过去有人认为,崇祯八年(公元1378年)正月,张献忠起义军攻打安徽凤阳时,将朱氏祖坟毁得一塌糊涂,“烧皇陵,烧陵殿,烧松三十万”,破坏其风水,谓之“断龙脉”。
但另一方面,测量员是比较古老的地理学家,他们对气候和环境更加敏感。 风水有科学道理,不承认是不可能的,不相信也是不可能的。 在风水界,曾流传着一个流传千古的“郭璞葬母”的传说:郭母死后,郭氏为母亲选择的坟墓离河不到百米。 如果有洪水,坟墓就会被淹没。 这是风水禁忌。 郭璞敢将他埋葬,并预言水会退去中国古代勘舆术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气”,当时的人都半信半疑。 结果几年后,江水果然改道,郭穆墓一带变成了桑田,郭璞名声大振。 郭璞之所以敢下这样的断言,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更了解附近山川方向的气候变化分布。
不过国易堂,所谓真龙结穴的风水宝地,却是皇室特权,普通人是无法享用的,否则会被杀。 据史书记载,南朝宋朝时期,浙江有一个叫唐玉之的人,出身于堪虞世家。 他在外面鼓吹祖坟有帝王之气,当辈之人要端庄,四处宣扬,然后招兵买马宣布起义,不久就称帝。 当时中国正处于大分裂时期,想当皇帝的人很多,到处都是骚乱。 刘裕在位宋代(公元463-477年,在位6年,后被萧道成所杀,贬为苍梧王)。 一个风水师,怎么可能与他争天下。 结果,“唐皇”和刘裕的将士一战败下阵来,被活活处死。
在这里补充一下,清明节的清明节扫墓大军就像每年的春运一样壮观。 为什么人们选择仲春扫墓? 除了郊游的原因,还与古代的测绘技术有关。 堪舆书有一个笼统的解释,认为子孙后代能够思索祖先的墓地,是天人互动的结果。 清明前后是阳气上升的时节。 据《管子·情况解释》说:“春天,阳气开始上升,所以万物诞生。” 气息交流旺盛,正是死者与生者之间的“心灵感应”最活跃的时候。 生者拜访阴宅出天子的祖坟风水传说,也是阴阳平衡的需要,会获得一年的安心。 此外,古人还认为,生者居住的府邸要经常防漏雨,死者居住的陵墓,即阴宅,也要定期检修,添土添土。护坡防“泄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有道理的。 从伦理上讲,鼓励子孙后代每年祭祀祖先和故友也是恰当的。 否则,连祖宗都会忘记。 这不是“忘本”吗? 感恩和孝道呢? 礼仪之邦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