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泽东家和毛宇居家关系比较大的惊人相似
毛宇居,字先甲,号韶麓散人,1881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蔡家塘,是毛泽东未出五服的堂兄。
毛宇居自幼饱读诗书,是韶山冲屈指可数的秀才之一,因其擅长辞赋而有着“韶山一支笔”的美称。
清末的风起云涌中,毛宇居淡泊名利、不问纷争,以教书授徒、造福桑梓为任,故又被乡邻尊称为“纯儒”。
1906年秋,毛泽东到毛宇居任教的井湾里私塾读书,井湾里私塾主要向学生们讲授四书五经。
由于毛泽东家和毛宇居家关系比较好且毛宇居是毛泽东不出五服的堂兄,毛宇居自然要对毛泽东这个学生特殊关照,对他的管教比其他学生严厉的多。
尽管这样,毛泽东还是经常违反私塾规矩,给毛宇居“捣乱”。
比如:课上课下,毛泽东从不像其他学生那样称毛宇居为先生,而是直接喊“大哥”,毛宇居对此很是无可奈何。
再比如:接受了新思想的毛泽东不愿读四书五经,就和同学们串通起来,反对背书。
再比如:自习时间,毛泽东等毛宇居一离开,便组织同学们玩打仗游戏,他自己当“将军”,指挥同学们冲锋,把教室弄的乱糟糟的。
毛泽东违反私塾规定的种种举动虽然使毛宇居十分恼火,但他还是悉心教导毛泽东,直到有一次,毛泽东私自离开教室四个小时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他。
当时,毛宇居有事需要外出蔡廷锴将军祖坟风水,临行前规定学生在教室预习课文,不得随意走动闲谈,可是,毛宇居前脚刚走揭秘毛泽东家和毛宇居家关系比较大的惊人相似,毛泽东后脚就背起书包爬到了私塾后山上。
四个小时后,躺在青石板上背熟了课文的毛泽东又爬上树摘了一书包毛栗子才回到教室。
刚进教室,毛宇居恰巧从外面回来,毛泽东便抓了一大把毛栗子递给了他。
毛宇居不知道李泽东已经背熟了课文,认为上课时间摘毛栗子是顽劣不堪,气不打一出来,责问他道:“石三,谁叫你到处乱跑?”
毛泽东辩解:“闷在屋里头昏脑涨,死记硬背也是空的。”
“放肆!”毛宇居气得脸涨的通红。
下午上课,毛宇居仍然十分生气,便指着教室外的天井对毛泽东说:“你有本事不服管教,就以天井做首诗来,做不出来我先打你的屁股,再告诉你爹!”
毛泽东绕着天井转了两圈,回想起与同学们趁着课间在此玩乐的点点滴滴,便随口吟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大。
毛泽东随口吟的一首诗不仅让毛宇居看到了他的远大志向,还让毛宇居看到了他敏捷的才思和出众的才华蔡廷锴将军祖坟风水,更让毛宇居明白了经常违反私塾规定的毛泽东并未荒废学业,于是毛宇居决定对他因人施教、宽严相济。
此后,毛宇居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藏书借给毛泽东读,尽量扩大他的视野。
在毛宇居这位“纯儒”的精心指点下,毛泽东阅读了大量自己喜欢的书籍,学识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古文方面,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蔡廷锴将军祖坟风水,毛泽东写作或演说,往往博古通今而用典贴切、妙语连珠,其实就是得益于毛宇居这位老师、大哥在古文方面的精心指点。
私塾中的相处,使毛宇居和毛泽东之间建立了超乎寻常的师生情感和亲如手足的兄弟之谊,无论后来的风云如何变换都不能将其改变。
毛宇居2次冒死帮助毛泽东、毛泽东3次为毛宇居破例足可以说明这一点。
毛宇居第一次冒死帮助毛泽东是珍藏毛泽东的《祭母文》手稿。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长着一副令人羡慕的梨子型脸盘,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她身上有着集中的体现。
在家,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位贤妻良母;在外,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乡邻们公认的好人。
毛泽东很爱自己的母亲,但是,没能见到母亲文七妹最后一面令毛泽东抱憾终身。
1919年,毛泽东26岁那年,母亲文七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53岁,正在长沙忙于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的毛泽东闻知噩耗极速奔回湘潭县韶山冲老家。
赶到家中时,母亲文七妹已经入棺两天了,回想起童年时在母亲身边的点点滴滴,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万般慈爱和对家庭的辛劳付出,自己却连母亲最后一面都错过了,毛泽东悲恸万分,在母亲的灵前借着幽幽的油灯,他和泪写下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母文》。
同时,毛泽东还做了两副表述母亲对他的哺育之恩和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地泣母灵联:
一、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二、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泪洒多。
长达495字的《祭母文》,即使是在今天读来仍能使人深深感受到当时毛泽东的悲恸之情。
这篇祭文堪称祭文典范,足可与魏晋时期令伯公李密的《陈情表》相媲美。
毛泽东和泪写下的《祭母文》手稿后由毛宇居珍藏,即使是在白色恐怖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毛宇居也冒死将之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毛宇居将自己珍藏了数十年的《祭母文》手稿交给了国家,今刊刻于毛泽东父母合葬母右侧的石碑上。
毛宇居第二次冒死帮助毛泽东是保护毛泽东家的祖坟免遭敌人破坏。
1932年,盘踞湖南的新军阀何键数次派兵围剿湘赣一带的红军都被毛泽东指挥红军打的大败,损失惨重。
气急败坏的何键战场上打不赢红军,就想采取其它方法报复指挥红军接连取胜的毛泽东。
一个厚颜无耻之人为了讨好何键,便向他献上一条“妙计”:
韶山冲据传是当年舜帝南巡演韶乐的地方,灵山秀水,毛泽东之所以能指挥红军接连取胜,肯定是因为毛家祖坟的位置好,得了地灵之光,只要派人去韶山挖掉他的祖坟,断他家的“龙脉”,那毛泽东的红军就会不攻自破。
愚蠢的何键居然采纳了这条“妙计”,更荒诞的是他竟然为此制定了一项代号“酒瓶子计划”的具体行动方案。
方案内容为:何键的副官熊士鼎假扮成风水先生,率领军中精锐组成的特务队,去韶山挖毛家祖坟。
熊士鼎一到韶山,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毛家祖坟地虎歇坪探查,试图找到毛家祖坟的具体所在。
毛宇居听到乡邻们说“有位风水先生四处打听毛泽东家的祖坟在何处”,立刻产生了警觉,一番思索他明白了这个所谓的“风水先生”肯定没安好心。
虽然身处韶山冲蔡家塘老家,毛宇居对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红军是怎样一支队伍都很清楚,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毛泽东的敌人会恶毒的打毛家祖坟的主意。
毛宇居想到那位“风水先生”极有可能是敌人派来毁掉毛家祖坟的,十分生气,为了保护毛泽东家的祖坟免遭敌人破坏,他决定冒死带领乡邻们一起保住毛家祖坟。
下定决心后,毛宇居趁着夜色带领十几个乡邻平土、担草将毛家祖坟伪装成一块庄稼地。
熊士鼎查找几天一无所获,不由恼羞成怒,便撕下了“风水先生”的伪装,公然带领特务队爬上虎歇坪,想要强行毁掉毛家祖坟。
一群居心叵测之人气喘吁吁爬上虎歇坪后,仔细搜寻几遍,傻眼了,毛家祖坟好像凭空消失了。
正当熊士鼎等人不知进退、左右犯难之时,熟知毛宇居和毛泽东之间关系密切的当地乡长李性恂告知熊士鼎:“毛宇居肯定知道毛家祖坟在哪。”
不一会儿,毛宇居就被熊士鼎的手下抓到了虎歇坪,为了逼其说出毛家祖坟的位置,熊士鼎指使手下用枪指着毛宇居的胸膛,威胁他不说就要被当场打死。
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毛宇居急中生智,指着一冢无主古墓说:“那就是!”
毁掉了这冢无主古墓后,熊士鼎就带着特务队离开向何键邀功请赏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才知道了毛宇居曾经2次冒死帮助自己之事,对毛宇居这位大哥、老师十分感激,便委托当地政府帮忙寻找毛宇居。
与此同时,毛宇居也获悉了新中国诞生、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消息,感到十分高兴、无比激动,当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表示问候和祝贺的信。
只是,毛宇居却没有立即将信寄出,他知道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毛泽东定然十分忙碌,所以,他才犹豫要不要寄信。
直到当地政府人员找到毛宇居后,他才将信寄出。
毛泽东接到毛宇居的信后,当日就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毛宇居回了信,表达了他对家乡父老乡亲的关心和问候——“问阖族各前辈同辈后辈人们的安好,贵宅各兄弟子侄的健康。”
从此,毛宇居和毛泽东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
1950年5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回湖南韶山老家,他特地叮嘱毛岸英去看望毛宇居这位堂伯和师伯,并让毛岸英邀请毛宇居进京相聚。
于是,就有了毛泽东3次为毛宇居破例。
毛泽东第一次为毛宇居破例发生在1950年。
1950年9月,毛宇居抵达北京见到了毛泽东,这是他们二人阔别数十年后的首次重逢。
当晚,毛泽东设家宴招待毛宇居,宴席办的很丰盛,既有“京都大菜”,还有豆腐、辣椒豆豉等家乡风味的菜肴。
毛泽东平时吃饭不过一碟干辣椒、一碟霉豆腐和两盘时令蔬菜,就连宴请重要客人也不过是包括一盘红烧肉或一盘炖鱼在内的四菜一汤,所以,毛泽东为毛宇居办的丰盛宴席实属破例。
毛泽东第二次为毛宇居破例发生在1952年。
1952年冬,毛宇居又一次到北京,给毛泽东带来了辣椒油、酱油和槟榔等几样湘潭土特产。
毛泽东见到这几样家乡土特产,非常高兴,随手拿起一枚槟榔就吃,站在身旁的保健医生见此赶忙劝阻。
毛泽东笑着对保健医生说:“过去吃了几十年,没事。”
其实,毛泽东是几十年没吃过槟榔了,之所以会破例吃毛宇居带来的槟榔,主要是因为他知道毛宇居带来的几样土特产包含了家乡父老乡亲对他的祝福和问候。
毛泽东第三次为毛宇居破例发生在1958年。
1958年8月,毛宇居受湘潭县委之托,再一次来到北京,请毛泽东为筹办当中的湘潭大学题写校名。
了解了毛宇居彼此次进京的来意,毛泽东在向他询问了湘潭大学的筹备情况后,说:“近来许多人请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湘乡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假如给你们写了揭秘毛泽东家和毛宇居家关系比较大的惊人相似,他们不会有意见吗?”
毛宇居说:“这个问题好办,你写两张。东山学校那一张我替你送去,两县人民不就都没有意见了吗?”
毛泽东不忍拒绝77岁高龄的毛宇居,便破例答应毛宇居给东山学校和湘潭大学都题写了校名。
毛泽东3次为毛宇居破例,虽然包含了自己对这位大哥和老师的感激之情,但更多的还是想通过毛宇居表达对家乡父老乡亲的关心和问候。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冲,一下车,他就迫不及待地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把我大哥(毛宇居)接来!”
1964年9月29日,84岁高寿的毛宇居与世长辞,从而给他与毛泽东的交往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